“阿姨,您的握力左手25.4kg、右手27.6kg,數據還可以。”“您的體脂有些高了,平時要注重鍛煉身體,飲食也要清淡健康。”2月12日,在南京市鼓樓區寧海路街道康藏路社區,轄區的老人們齊聚在這里,手里拿著表格,對體脂、血壓、握力等項目進行了一次系統檢測。叔叔阿姨互相討論各項數值,來自江蘇省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們耐心向大家科普講解,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當天,“體衛融合 健康助老社區行”活動在這里拉開序幕,活動的舉辦進一步加強了寧海路街道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的合作,讓“體衛融合”這一創新模式在街道落地生根。
完善社區健康服務體系,讓居民享受健康生活
在啟動儀式開始前,健康體測吸引了眾人參與。在康藏路社區,體測區、血壓測量區、握力等測試區、問卷指導區人氣滿滿,前來咨詢的居民絡繹不絕。71歲的郝阿姨體測的數據是93,屬于正常水平,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次參與活動讓她有了新的認知。“現在老人對三高等疾病比較重視,但是對力量訓練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郝阿姨說,在體測過程中,有醫生不斷科普說,老年人肌肉流失速度快,要注重鍛煉。“醫生連怎么鍛煉都給出了建議,太好了!”和郝阿姨一樣,當天參加活動的老人對運動的重視程度均有所提高。
“體衛融合”不僅僅是簡單的運動指導與健康管理,更是推動健康理念前移、實現全面提升的關鍵。寧海路街道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34萬人,占總人口的27.6%。在啟動儀式上,寧海路街道工委書記周新萍表示,江蘇省抗衰弱體衛融合工程研究中心自2021年起一直致力于“體衛融合抗衰弱”領域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果。此次“體衛融合 健康助老社區行”活動的開展,為寧海路街道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街道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的合作,不斷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力量,完善社區健康服務體系,努力讓每一名居民都能享受到健康生活的福祉。
在儀式現場,寧海路街道工委書記周新萍,鼓樓區文旅局副局長李建國,江蘇省抗衰弱體衛融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心血管科主任醫師郭妍共同啟動“體衛融合 健康助老社區行”活動,現場還頒發了“體衛融合”指導員證書。
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心血管科副主任王向明還為居民帶來“老年科學健身與衰弱防治”微講堂,江蘇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森帶來“體衛融合”運動指導及互動體驗。
“存錢不如存肌肉”,做好健康第一責任人
“體衛融合”將體育運動與醫療衛生有機結合,是一種全新的健康理念和服務模式。如何促進老年健康事業發展?社區是基本單元。郭妍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提高老年群體的健康意識要加強引導,提升健康體質,除了預防疾病,還有就是提高運動功能。“隨著年齡增加肌肉量是減少的,運動能幫助維護基本的生活功能,比如完成自己洗澡、買菜等。”“體衛融合”就是將體育和醫療結合起來,通過科學的運動指導和健康管理,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以前人們總說“千金難買老來瘦”,不過這個概念已經過時了,現在強調“存錢不如存肌肉”。王向明表示,除了醫療技術要領先,我們還要抓住主動健康,這也是“體衛融合”的落腳點。“根據調研,完全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比例沒有那么高,完全健康的比例也不高,而處于兩者之間亞健康狀態的老年人較多。”老年人肌肉減少之后容易跌倒,抵御疾病能力也會下降。通過鍛煉,身體的肌肉力量、柔韌性、平衡能力等都能得到改善,整體防病、抵御風險的能力也能隨之提高。
據了解,近年來寧海路街道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服務需求,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健”“老有所樂”,持續深化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街道在全市率先為2000余戶空巢、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云守護老人居家安全;每年開展“健身大講堂”“銀發大舞臺”“全民健身”等活動800余場,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通過健身場地微改造,增加小區院落健身器材350余件,讓老年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近”享健康生活。
實習生 王嘉怡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馬壯壯/文 張盼盼/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