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南京 > 正文
南京2024年成績單出爐,市長陳之常用四個“進一步”總結回顧

年度40項民生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連續7年排名全省第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1月12日,南京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市長陳之常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陳之常在報告中指出,2024年南京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4.5%左右,各項工作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四個“進一步”回顧2024年工作成績

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會上,陳之常用四個“進一步”,回顧了2024年工作成績。

創新實力進一步提升。29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居全國城市第三。185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占全省63.8%。南京在“2024自然指數—科研城市”中位居全球第五,在“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位居世界科技集群第九。

發展動能進一步積蓄。揚子揚巴輕烴綜合利用、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及轉型升級、華天封測產業基地等百億級項目開工,日立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匯川機器人、小米南京科技園等一批優質項目投產運營,博西家電全球研發中心、LG新能源中國總部等標志性項目簽約落戶。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3家,居全國第四,累計31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1家,居全國第六,累計334家。

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在省會城市中率先獲批,城市核心功能定位進一步提升。鐵路南京北站樞紐工程開工,祿口機場三期工程預可研完成,寧揚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新生圩長江大橋主線貫通,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全面提速。

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年度40項民生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連續7年排名全省第一,第15次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群眾安全感達99.2%,居全省首位。PM2.5濃度降至28.3微克/立方米,為南京都市圈城市最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5.8%,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4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保持100%,水環境監測質量連續6年居全省首位。

主抓七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這些新進展新成效,是在積極應對外部嚴峻挑戰、加力化解內部結構性矛盾中實現的,各方面都付出了十分艱辛的努力。”陳之常表示。

全力以赴推動經濟運行平穩向好。南京全面落實國家新一輪宏觀政策和省“33條”。在省內率先出臺“兩新”實施方案,完成設備更新8.3萬臺,總投資290億元,拉動汽車、家電等銷售310億元。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新引進首店330家,入選米其林指南城市,國金中心、開市客等大型商貿項目投入運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增長4%左右。全年接待旅游人次和旅游總收入按可比口徑分別增長15%、10%,其中接待入境過夜游客人次同比增長63%。招引備案投資金額億元以上開工類項目612個、注冊資本億元以上運營類項目117個。在全省率先實施“中歐班列+保稅”進口模式,開行8條國際班列線路,啟動運行江蘇中亞中心。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紫金山實驗室發布6G無蜂窩廣域覆蓋等全球領先成果,全國重點實驗室達25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全面竣工,原子極限微制造實驗設施成為省重點支持預研項目。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預計達3.9%。新增上市公司4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0500家左右,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1900家左右。人才資源總量達415萬人,同比增長8.9%,入選國家和省級重大人才工程人數保持全省第一,連續3年獲評“最佳引才城市”。建成全省首個城市算力網。新增國家5G工廠11家,總數達18家,居全國第二。中興通訊智能制造基地成為全國首個五星5G工廠。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統籌推進年度239項改革任務,6個案例入選中國改革2024年度案例,數量居全國首位。盤活低效閑置存量資產項目338個,預計帶動新增固定資產投資290億元。對外承包工程業務規模保持全省第一。實施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項目246個,加快推進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組建應用場景創新服務中心和場景創新公司,發布應用場景1130個。

全域統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北沿江高鐵、寧淮城際、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持續推進,寧滁高速、338省道等項目加快實施。推進11條地鐵線路建設,5號線南段投入運營、北段通過項目驗收,7號線全線開通,地鐵運營總里程增至484公里。完成100公里供水管網、75公里污水管網、316公里老舊燃氣管道新建或改造。建成省級綠美村莊26個。

持續深入推進美麗南京建設。扎實抓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高質量推進鋼鐵行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成為正面典型案例。實施大氣治理項目1678個,建成106處幸福河湖。18條省控入江支流水質優良比例保持100%,長江南京段江豚數量穩定增長。新增造林325畝,完成濕地修復2000畝,林木覆蓋率連續7年居全省第一,玄武區、棲霞區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7.5萬元,城鄉收入比進一步縮小。新開辦15所義務教育學校(校區),2所民辦學校高中部投入使用。強化優質醫療服務供給,創成8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行普通門診“一次掛號管三天”服務,實施80歲以上老人門診就醫“零等待”。改造提升示范性社區銀發助餐點24個,新增養老機構床位1224張,建設兒童友好社區110個。

系統施策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水平。制定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辦法,新增集中停放充電場所1.3萬處。勞動人事爭議多元調處模式在全國推廣,打造“網格+公共服務”融合治理點468個。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盧河燕 史童歌/文 顧煒 劉暢/攝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