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久久為功逐“綠”前行,美麗江蘇交出高質量發展時代答卷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引用古詩詞點贊江蘇美景,并囑咐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碧水藍天”工程。

十年來,江蘇牢記囑托,久久為功,交出了一套清潔美麗、生態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江蘇發展“含綠量”與日俱增

一江奔騰,浩浩湯湯。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經過幾十年的大開發大建設,“散亂污”企業非法占用岸線,港口碼頭塵埃漫天,河道水體黑臭,“母親河”沿岸烙下了一道道“生態傷疤”。

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江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綠色發展,著力破解“重化圍江”難題,關停沿江化工企業3732家,退出72.6公里生產岸線轉為生活、生態岸線,長江干流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十年禁漁”全面啟動,魚類多樣性逐步恢復。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從臟亂差變綠化帶,走在親水棧道上,魚翔淺底,滿目蔥蘢,“滄桑巨變”正在悄然發生。

一湖碧水,清波蕩漾。

岸邊,夾雜藍藻的湖水被吸入加壓控藻井。“過去,都是人工用糞勺打撈藍藻。”望著再煥新顏的太湖,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太湖處處長羅清吉很是感慨。

控源截污、清淤撈藻、雙源供水、協同治理......15年來,太湖治理爬坡過坎,“上猛藥”啃“硬骨頭”,全省省級財政累計投入太湖治理專項資金300億元、帶動各級財政和社會投資超過2000億元,共實施7000多個重點工程。2021年,太湖總磷、總氮濃度分別下降22.7%和13.4%,達到近十年來最好水平,太湖治理連續14年實現“兩個確保”。

窗外藍天清澈如洗,南通紫瑯學院站點大氣污染防治點位長施樑習慣性打開手機,所在站點數據顯示,天氣質量為優,PM2.5、PM10等六個重點監測數據均未超標。“這兩年,PM2.5數值變化最明顯,路過施工地再也不用遮著眼了。”

自2013年起,全省PM2.5年均濃度實現“八連降”,2021年首次降至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限值以下,累計完成治氣重點工程2.7萬項,抬頭就是“水晶藍”的日子越來越多。

十年來,江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21年,全省環境質量改善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優良天數比率達82.4%、國考斷面優Ⅲ比例為87.1%、劣Ⅴ類斷面全面消除......天藍、水清、岸綠,處處是江南好風光。

好風景換來好“錢”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換來了好風光,也迎來了好生活。

十年來,江蘇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全省發展的“含金量”更足、“含綠量”更多、“含碳量”更低。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39.8%和47.5%,共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6個,總數保持全國前列。

“道路坑坑洼洼的,運煤車從窗外開過,家里的菜上都是煤灰,麻雀從這里飛過去都能變成烏鴉。”朱雪寧爺爺和父親都在徐州賈汪區當礦工,那時候,童年是灰黑色的。

2010年,徐州確立了以“基本農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濕地景觀開發”四位一體的建設模式,開始建設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環境不斷改善,周邊商業、種植業、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潛力逐漸展現。”潘安湖街道規劃辦主任鹿曉斐說。

2012年,朱雪寧回到家鄉,成了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里的一位船娘。“十年了,我看著景區內引進的池杉長高長密,開船的航道附近能看到的動物越來越多。有一次,一只小鳥撞到游船玻璃上暈倒了,后來才知道是‘鳥類大熊貓’震旦鴉雀。”“百年煤城”搖身一變,實現由“黑”轉“綠”的生態逆轉,賈汪變“真旺”。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同樣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提檔轉換的,還有常州溧陽。

走進溧陽市社渚鎮的青蝦養殖區,水草繞織、青蝦游動,游人如織,仿佛步入一幅清新的農畫中。“我養了8年青蝦,自從引入蝦草輪作、青蝦高密度單養等綠色高質量養殖模式后,不僅污染更少,養殖產量明顯提升,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社渚鎮農村工作局工作人員、養殖戶張益民說。

層巒疊嶂間,一道“彩虹”格外顯眼。曾幾何時,起風揚塵灰、下雨流黑水的生態洼地搖身一變“網紅打卡點”。溧陽“1號公路”串珠連線,將農路變景點、農區變景區,富硒軟米、兩灣白芹等優質農副產品成為“爆款”。據常州市溧陽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彭建新介紹,“1號公路”已累計帶動沿線超10萬名農民增收。

低碳節能環保,綠色生活成為新時尚

2022年,李小平一家獲評江蘇最美家庭,十多年來,他和妻子熱愛環保工作。在他們的家里,常年放置了一個分類垃圾桶和廢棄電池回收盒,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家人的生活習慣。

閑暇時,李小平夫妻喜歡叫上幾個朋友參與膠山、膠陽路多地的垃圾清理志愿服務,撿拾游客們遺留的垃圾。“這幾年,垃圾越來越少,大家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

202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把抓好全域“無廢城市”列入今年的重點工作任務,江蘇九市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無廢城市”,意味著源頭減量、智慧監管,既要無害化處置,又要實現資源化利用。

2021年,江蘇省環境資源有限公司開展針對小微企業(含大中小學實驗室)的危險廢物集中收運處一體化服務體系,通過智能化的收運處服務體系,有效打通危險廢物收集“最后一公里”。

“過去,我們實驗室的危廢垃圾大半個月才能處理一次,費用還高,現在只需要在手機上一鍵下單,就會有專人來收取并處理,省時省力,價格也比以前低了不少,真是解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南京一所大學的學生對學校最近引入的這款危險廢物處理系統贊不絕口。

隨著宣傳普及,綠色低碳、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生活正成為一種新時尚,

“一般,我都會選擇坐地鐵上班,減少私家車使用,省了油錢,也為環保作出自己的一點貢獻。”90后的丁任雯已經習慣了“1公里內步行、3公里內騎行、5公里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綠色出行方式。每天下班回到家,她還會換上健身服,到附近的魚嘴濕地公園跑步健身。“周末,偶爾能看到江豚在水里嬉戲,運氣好的時候還抓拍過幾張,明顯感覺身邊的動物越來越多了。”

立法執法全面護航,綠色服務助力轉型發展

清新空氣、清潔水質、清麗山川,良好的生態環境離不開健全的法治保障、有力的執法監督和日益完善的生態機制。

2014年,江蘇省61名全國人大代表首次聯名提出了“關于盡快制定長江水污染防治法的議案”,呼吁建立長江全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治機制。兩屆代表、四次建言,《長江保護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于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確定的重大立法任務,《長江保護法》標志著長江保護治理邁入了依法實施新階段,守護“母親河”有法可依。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2020年1月,全國首部生態環境監測地方性法規《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頒布,實現了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省級地方性法規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2020年11月,《江蘇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填補了全省水污染防治領域總綱性地方立法的空白......

立法先行,江蘇推動生態環保駛入法治化軌道,下好“先手棋”。與此同時,江蘇還打好監督執法的“組合拳”,全力推動問題整改,健全發現問題機制,執法體系現代化初步成形。

2012年,厲治進入南京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十年來,最大的感受就是執法力度越來越大,執法效能越來越高。“人均執法強度直線上升,以前一周才查2、3家企業,現在幾乎每天都要查2到3家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等智能手段讓執法監管從大街上漫天撒網到直接帶著線索到現場調查,執法效率大大提升。

在市場機制方面,江蘇也對生態保護補償以及綠色財稅金融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5月25日,117棵水杉在西山島居山灣碳匯林片區種下,這是蘇州市太湖生態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首個替代性修復項目。“通過‘補種復綠’‘增殖放流’等替代修復方式,一方面提升企業環保意識,另一方面集社會之力,推進太湖生態島建設。”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法規處處長張丹表示。

全省累計安排綠色金融獎補資金1.45億元、發放“環保貸”271.48億元,激發各類主體治理污染的積極性、主動性。徐州就以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為試點,創新性提出統籌建設內容、統籌還款來源、統籌增信方式“三統籌”融資模式,獲20年期、45.5億元授信貸款,成為國開行首例“無廢城市”貸款項目。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徐春暉 周永


相關推薦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