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規定》的出臺,旨在加強對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的管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發展。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在提供豐富信息、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在網絡賬號運營領域出現了一些負面現象。如,冒充黨政機關、新聞媒體誤導人們的信息獲取和價值判斷,肆意抄襲侵權、大肆洗稿圈粉,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實施網絡暴力……種種亂象污染網絡生態,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讓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是虛擬的,但每一個賬號的背后卻對應著實實在在的個體。清朗網絡空間,規范用戶賬號管理,為每一個用戶劃線、底線,迫在眉睫,且勢在必行。近年來,從修訂《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到專項整治互聯網用戶賬號運營亂象,再到《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發布,相關部門釋放出了依法管網治網,從規范用戶賬號入手,正本清源,著力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的決心和信心。
有的放矢,才能標本兼治。《規定》明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制定和公開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則、平臺公約,明確賬號信息注冊、使用和管理相關權利義務;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履行賬號信息管理主體責任,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和技術能力;規定網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協同開展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監督管理工作……劍指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規定》從用戶、平臺、監管等多方面厘清了責任,必將有助于解決影響網絡清朗空間的一系列問題。
規范賬號,人人有責。“網絡空間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值此《規定》發布,各級各部門都應該對標對表,自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各網站平臺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堅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各監管部門要出真招硬招,多措并舉,著力解決影響網絡空間清朗生態的痼癥頑疾;身為網民,也要堅持從我做起,理性上網、文明上網,共同發力、形成合力,凝聚起最強合力。
清朗網絡空間,人人心向往之。期待《規定》落地,引導每一個互聯網賬號在規則軌道內穩穩前行,讓互聯網信息服務更健康發展,網絡空間正能量更充沛,讓清朗網絡空間成為每一個人幸福生活的標配。(文心衣)
(編輯 蔣文嘉)
- 熱點
- 2022-06-28 21:46:32
- 熱點
- 2022-06-28 21:45:36
- 熱點
- 2022-06-28 21:45:05
- 熱點
- 2022-06-28 21: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