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森林山火的預防,可能以往我們需要設置許多個觀測站,但現在我們這架飛機在森林火災預警和山火蔓延檢測過程中,能夠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同時它的運行成本相對于人工檢測來說低了很多的”。2月18日下午,在兩江協同創新區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氫動力與低碳能源研究中心技術負責人的沈軼嶺向到場的媒體朋友們介紹著他們的研究成果。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重慶市委網信辦、四川省委網信辦、中國經濟網共同主辦的“走進區域看發展·川渝奮楫譜新篇”網上主題宣傳活動在走進重慶站的第二天,媒體代表團們一起來到了兩江協同創新區,在美麗的明月湖畔,聆聽著一個又一個奮斗的故事、創新的夢想。下午三點左右媒體采訪團來到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一架飛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氫動力與低碳能源研究中心技術負責人的沈軼嶺告訴記者,眼前這架飛機叫“青鷗30”氫動力無人機,該無人機可作用于長時間偵查,線路巡檢,航測,物流運輸,火災預警等場景,是國內續航時間最長的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配備4臺垂直推進電機以及1臺水平推進電機,采用垂直起降方式,抗風能力可達6級。
一聽到這架“青鷗30”氫動力無人機能夠在火災預警中發揮作用,記者突然興趣大增,因為2022年夏天重慶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山火考驗,而這架飛機似乎能在森林山火中發揮關鍵作用。沈軼嶺告訴記者,未來如果再碰到森林山火,這架“青鷗30”氫動力無人機能夠在幾百米的上空識別到森林中具體的溫度情況,能夠準確感應到溫度異常,從而為預防森林山火發生提供幫助。目前哈工大重慶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正在致力于降低“青鷗30”氫動力無人機的量產成本,爭取早日量產投入使用。
除了這架飛機之外,另一只會走路的機器狗也引起了媒體采訪團們的注意,這只機器狗的四肢看起來較為靈活,走起路來極為平穩,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張熙陽告訴記者,這只機器狗也能夠在預防自然災害上發揮重要作用,它其是一個基于四足仿生機器狗的堤防險情智能巡檢平臺,主要應用于堤防巡檢、變電站、應急救援等領域。
該智能巡檢系統基于四足仿生機器狗,集成深度相機、計算機視覺、震動、濕度、電磁和溫度等傳感器,通過自主路線規劃,實現對堤防工程及周邊區域病害的自動巡查,有效解決傳統人工巡堤查險的精度差、效率低、風險高等問題。基于樣本學習與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發圖形、溫度場、電磁場、力學傳感變化等多源數據的深度學習與險情智能識別方法,實現對堤防壩體開裂、滲漏、管涌、滑坡、塌陷等常見險情的自動識別預警預報。這樣一來未來遇到地質災害也不用怕了。
在對自然災害的關注上,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可不止這兩個研究成果,在2021年8月16日他們還成立了 “巖土與地質災害防控與應急保障中心”,該團隊長期圍繞軌道交通工程、巖土地震工程、地鐵隧道工程、邊坡防護工程等國家重大需求,重點關注地質災害智能監測預警系統與應急處置技術、巖土工程應急修復材料與快速施工技術、高性能建筑材料技術、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研制技術等方面的理論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工作。
近年來,團隊依托地震災害防治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智能防災減災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神華集團科技創新項目等數十項國家級、省部級與企業科研項目,牽頭獲得國家級技術發明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
未來,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致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百年賀信精神為引領,在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的背景下,在學校和兩江新區的指導下,按照"兩年打基礎、三年上臺階、五年見成效"發展規劃,不斷夯實基礎,加快探索建設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行的新型研發機構,站在“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歷史起點上,努力為學校和地方的發展做出貢獻。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梁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