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胡蔚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國內消費市場迅速回暖升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0%,結束連續6個月回落走勢,升至擴張區間。商務部重點監測電商平臺2022年累計直播場次超1.2億場,即時零售滲透的行業和品類持續擴大。
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活力是觀察經濟的風向標。“消費馬車”跑得快、跑得穩,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就會越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就會愈加堅定。過去幾年,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國內消費市場承受了不小的壓力,不敢消費、不便消費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如今制約消費的不確定因素得到消除,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意愿正在逐步恢復。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外部形勢下,擴大內需、鼓勵消費對于穩定我國經濟增長更加具有重要作用。春節后一直升騰的煙火氣中為消費市場帶來“開門紅”,也為全年經濟帶來了好兆頭。
消費活力折射中國經濟韌勁。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從春節后消費市場的活躍,可以看出我國消費市場韌性強、潛力大的態勢依然沒變,需求側與供給側協同發力,消費作為經濟“壓艙石”的作用繼續顯現。從長遠來看,消費復蘇有效提振了市場預期和信心。一方面,各地各部門紛紛出臺包括發放消費券在內的鼓勵消費政策,給廣大群眾送去實實在在的實惠,不斷優化消費環境,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需求端的暢通,對供給側提供了堅強信心,各類企業在抓生產、擴投資、增產能上的底氣更足,重新回到供需銜接的良性軌道,更加促進了經濟環境的整體好轉。
加大創新力度促進消費提質增效。隨著消費熱情的回歸,居民消費繼續朝著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轉型,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要進一步推動新技術、新場景在消費領域的應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源源不斷為消費者提供新產品、新服務。消費決不是單一化的銷售商品,而是要從基礎設施建設、產品研發、營銷推廣、售后服務、產業鏈延伸等全方位進行貫通,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動態平衡,不斷挖掘新的消費增長點,滿足消費者對高質量消費的增長需求,從而為消費市場持續注入活力。
千方百計營造良好消費環境。人民群眾的消費意愿、消費勢頭需要良好的環境去維護,食品安不安全、旅游放不放心、產品售后有沒有保障等等,都是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消費信心。要將人民群眾的關切放在首要位置,多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對影響到人民群眾消費安全感、幸福感的問題,要態度堅決、嚴肅處置,不斷改善群眾的消費體驗,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讓更多人敢消費、愿消費。唯有如此,才能讓消費復蘇的良好勢頭長久保持下去。
消費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影響的不僅是經濟運行的質效,也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我國消費市場已恢復常態、步入正軌,要倍加珍惜這一良好局面,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牽引帶動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強支撐,讓人民群眾在不斷升騰的煙火氣中感知更加活力自信的中國。(胡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