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紅波代表——
為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人才支撐
“我國正處在推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期,急需培養一批創新能力強、引領產業變革的高端創新人才,通過自主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人才支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科技委常委路紅波代表說。
路紅波代表建議,要進一步發揮企業培養主體作用,健全校企協同機制,企業與重點高校共建多學科交叉創新聯合體,聯合進行工程碩博士企業實踐課程開發,將工程實踐案例納入現有課程體系,以“卡脖子”的問題與前沿難題為基點明確科研聯合攻關項目。此外,要以政策創新和激勵體系建設為突破口,激發中央企業參與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積極性,推進人才培養與工程實踐、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
(本報記者劉詩瑤整理)
馬珺委員——
發展更均衡更高質量的教育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順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期盼的必然要求。新時代十年來,我國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洛陽理工學院副校長馬珺委員表示,教育工作是覆蓋人群大、牽涉面廣的系統工作,要著力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馬珺委員認為,近年來,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高度重視,重申勞動教育的價值,意義重大。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嚴格落實教育部規定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針對職業教育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馬珺委員建議,要加大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使學生在職業教育中有充分獲得感。
(本報記者齊志明整理)
張乃文代表——
讓數字技術助推制造業綠色轉型
“制造業企業綠色轉型,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江蘇悅達集團董事長張乃文代表表示,當前我國制造業綠色化步伐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綠色產業正在成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但仍然面臨動力不足等問題,推動制造業綠色轉型還需要政策進一步支持。
張乃文代表認為,要結合制造業特點和發展需求,借助數字技術賦能,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同時要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設計、生產、包裝、運輸、儲存、使用、回收等全過程,加快構建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推動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
(本報記者姜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