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大地,萬物競發。
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希望江蘇繼續真抓實干、奮發進取,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實現良好開局,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殷殷囑托,牢記心間。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全省干群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篤定前行,堅定不移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南京國家農高區芃泰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智慧科技培育的新品種草莓“金陵紅”長勢喜人,技術人員正在記錄種業草莓種植相關數據。 朱紅生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 倍受鼓舞,堅定發展信心
兩會時間,江蘇上下心向北京,關注著盛會的消息。得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并作重要講話,從省級機關到各地城鄉,江蘇的干部群眾倍感振奮,第一時間以各種方式學習講話精神。
3月5日,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機關組織黨員干部集中收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等相關新聞。大家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站位高遠、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為我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新征程上,江蘇將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到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上來,全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開好局起好步,更好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江涌表示,省教育廳第一時間安排“第一議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第一時間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新安小學校長張大冬返蘇后在全省教育系統學習傳達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全省教育系統將迅速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加快建設教育強省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實際行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錨定“當好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探路者和排頭兵”目標不動搖,緊盯“推進高質量發展和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任務不松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5日晚7時,鎮江新區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圍坐在會議室集中收看央視《新聞聯播》。當電視上出現全國人大代表、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巧向總書記匯報的鏡頭時,孫振中難掩激動。“她向總書記匯報當好‘新農人’的感受,可見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孫振中是魏巧的丈夫,也是她的種田事業合伙人,他們通過運用地理信息系統、無人駕駛、遙感數據等現代化手段對農場實行數字化管理,合作社種植面積增加到2.3萬余畝。孫振中說,合作社將發展多元化經營,從目前的稻麥輪作拓展到稻“游”輪作、種養結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養殖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在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增海,以“堅定不移向制造業高峰攀登”為主題,向總書記匯報企業發展新成果。“單增海總工程師代大家說出心里話,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更是對一線工人的巨大鼓舞。”徐工集團數控車工孟維說,制造業的舞臺很大,即使崗位平凡,只要深刻鉆研,也能為制造大國重器貢獻光熱。“我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速高素質專業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將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平臺打造為工匠人才的孵化器,匠心制造更多高質量產品。”
“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省生態環境廳綜合業務處副處長繆明生表示,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一步加快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建設,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聯合多部門推進減污降碳源頭治理,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深入推進園區限值限量管理,助力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建設一批“綠島”、生態安全緩沖區和生態島試驗區,進一步提升環境基礎能力;研究出臺一批環境經濟政策,鼓勵支持經營主體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以綠色產業發展支持高質量發展。
■ 感恩奮進,扛起責任擔當
江蘇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為江蘇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大家表示,要勇擔重任、勇挑大梁,為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貢獻更大力量。
南通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封春晴說,圍繞“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重大要求,南通將聚力打造“如魚得水、如鳥歸林”一流創新創業環境,積極構建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雙招雙引”聯動機制,升級迭代“江海英才集聚工程”,謀劃推出“人才新政”4.0版,塑造人才政策、創新載體、科技金融、產教融合、人力資源、樂享生活“六位一體”新優勢,以全方位對標、全鏈條引育、全周期服務的理念,加快建設英才匯聚、創新活躍的長三角北翼人才高地,努力使南通成為高端人才集聚地、產業人才薈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奮力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我們將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中崇信諾生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何海蓉表示,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搭乘科技創新東風,啟動建設了中國醫藥城新(獸)藥研發與評價資質平臺,為泰州大健康產業需求量身定制支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一站式支撐。“就在今天,由我們公司發起的‘重要動物疫病疫苗新型油佐劑研制及產業化’項目正式啟動,就是要通過跨行業、跨領域、多學科協作,解決疫苗佐劑領域長期受制于進口產品的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高校作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主陣地和重大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鄭永安表示,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新一輪產業技術變革,南航將始終把自身發展置于國家發展的宏觀大局中進行審視,堅決扛牢“為黨育英才、為國鑄重器”的職責使命。聚焦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加大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布局,開展更多原創性、引領性科學研究,全面服務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務委員姚盛鋒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他表示,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培育時代新人的光榮使命,今后將更加關注創新人才的培養,依托學校“娃娃科學院”深厚的積淀,廣泛開展“科學家進校園”“天宮課堂”“天文探秘”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科技活動,在孩子們心中播種下熱愛科學、勇于創新的種子。
“農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尤其是技術裝備水平的創新。”省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智慧農業創新團隊首席研究員任妮表示,在“智改數轉”“產業數字化”大背景下,以“智能裝備、智慧管控”為特征的智慧農業成為未來農業的代名詞,也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任妮介紹,她將與團隊致力解決智慧農業“缺數”“缺腦”“缺芯”等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加強“場景+鏈式”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的自主研發,探索“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多元協同的推廣應用模式,奮力推動農業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江蘇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在常泰長江大橋項目建設現場,中鐵大橋院集團橋隧技術公司工程師蔣凡介紹,建設團隊敢于突破、不斷創新,在新結構、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4個方面完成世界首創,解決了困擾行業多年的世界難題,實現項目建設及運營的安全可控、有序高效、經濟合理。“我們將不斷研究新技術,以滿足新時代橋梁工程的新需求。”
“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們心中依靠科技創新謀發展的信念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和迫切。”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委員、蘇州科技城黨工委書記盧潮說,蘇州高新區正以蘇州科技城為核心區域,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太湖科學城功能片區。科技創新資源呈現出加速集聚的良好態勢,已集聚上百家院所平臺,擁有海內外各類高層次和專業人才2萬多名。踏上新征程,太湖科學城功能片區將繼續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奮勇前行,加快院所平臺建設,鼓勵科技領軍企業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爭創國家級創新中心。
連云港市贛榆區委書記呂潔表示,緊跟習近平總書記步伐、緊扣黨中央節拍,贛榆將錨定“建好江蘇北大門,爭做蘇北第一區”目標追求,激蕩“四敢”精神,加快港產城融合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以先人一步推動后發先至,著力推動“有效投入、美麗宜居、發展能級、民生福祉、綠色發展、轉變作風”實現再突破。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勁頭放在抓項目、把精力放在促發展上,持續掀起干事創業的熱潮。
■ 實干篤行,書寫時代答卷
當前,全省各地各部門各條線干勁十足,呈現出熱火朝天的生動局面。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激勵各地干部群眾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以“拼”的精神、“實”的干勁、“敢”的擔當干事創業,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抓好各項工作,奮力推動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是我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燈塔航向。”常州市委常委、武進區委書記喬俊杰表示,作為蘇南先發地區,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繼續在“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聚焦“一園一城一示范”,武進區將高標準推進中以常州創新園建設,積極探索“中以+”“+中以”創新合作模式,加快從集聚創新資源向構建創新體系轉變,從搭建合作平臺向開放制度創新轉變;以“兩湖”創新區建設為引領,彰顯“湖城一體”的迷人生態,傾力打造“長三角最美湖灣城”;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上海大都市圈等重大戰略機遇,深入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協作、跨區域科技攻關等,勇當區域聯動發展的先行標桿。
“總書記的最新指示讓我們尤感振奮、信心更足。作為江蘇‘千億俱樂部’新成員,我們將牢記囑托、敢謀善為,加快構建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精心實施綠色低碳發展、交通跨越發展、城市能級提升等十大重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奮力交出更優答卷。”東臺市委書記商建明表示,東臺將在“拼經濟”上勇挑大梁,以“56條”集成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加快推進晶澳光伏、智泰電池等百億級制造業龍頭項目,快速壯大“三新兩特”五大主導產業,年內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0家以上,盡快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這兩個500億級產業,為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多作貢獻。
南京江寧濱江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趙冉說,江寧區是長三角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濱江經濟開發區地處萬里長江入蘇“第一站”。我們要堅持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來統攬各項工作。一方面,精心守護“生態美”,鞏固長江大保護的工作成果,擦亮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本底。另一方面,全面發力“產業強”,發揚“四敢”精神,錨定“走在全省先進制造業園區最前列”這一目標,不斷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鏈,著力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綠色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主導產業迭代升級、集群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產業現代化,駛入發展快車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為基層工作劃出了重點、提供了遵循。”羊尖鎮黨委書記張建國說,將緊緊圍繞“高”字,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提升經濟發展質效;深化生態基礎建設、加快污染防治攻堅、推進綠色轉型發展,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堅持“農業+文化+旅游”,全力推廣古鎮文化、農業文化,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
淮安市淮安區施河鎮共創工業園生產車間內,設備全力運轉,搶訂單、抓生產勁頭火熱。“總書記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施河鎮黨委書記周建華說,施河鎮正是抓住了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的主線,才有了今天工業經濟的枝繁葉茂。“全鎮上下將堅定不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現鎮域經濟增長新突破。”
“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揚州市江都區委書記朱莉莉表示,以江蘇省首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為契機,江都區將持續深化動能轉換,加快重塑競爭優勢,深度構建“4+4”重點產業發展體系,大力推動產業強鏈補鏈擴鏈、“鏈主”培育、產業鏈精準招商,做大特鋼船舶、高端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等工業主導產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高辨識度的產業集群、產業基地。
■ 人民至上,共創美好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江蘇通過持續發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辦好每一件惠民實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堅定了全省上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憧憬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轉化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以實干實績實效解民憂、惠民生、暖民心。”省民政廳黨組書記謝曉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飽含著人民領袖深厚的為民情懷和強烈的歷史擔當。下一步,為促進共同富裕、收入分配調節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將在擴圍、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加快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線;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強化“一老一幼”服務,推進“蘇適養老”服務體系和“蘇童成長”協同關愛機制建設,努力使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均衡可及、精準高效;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完善村(居)民自治機制,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
“總書記強調,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局長譚靜說,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全面建立不動產登記“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有序推進安置房“難辦證”等問題化解專項行動,讓人民群眾住得更加安心;做好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農村不動產登記,保障農民集體和群眾財產權益,為進一步推進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省交通運輸廳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胡萌說,將堅決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全省公路事業發展新形勢新要求,重點打造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快速干線網建設示范、農村公路服務鄉村振興建設示范、公路品質工程示范等示范性樣板工程;農村公路年內完成投資80億元,加快推進規劃發展村莊雙車道四級公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2800公里;完成農村公路混合交通流量大、事故多發的平交路口等重點路段安防工程1.5萬公里,實現全省農村公路安防項目庫清零目標;多方位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建設,全面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宿遷經開區三棵樹街道緊扣推進高質量發展,圍繞重點產業持續招大引強,助力更多工業企業落戶園區;高標準規劃街區發展藍圖,持續開展片區改造、環境整治,街道面貌發生內涵式深刻變化。三棵樹街道黨工委書記韓樹永表示,將以產城融合、“四化”同步、鄉村振興等發展戰略為引領,持續完善暢通、美麗、幸福、品質“四個三棵樹”建設,凝心聚力狠抓項目招引,心無旁騖加快項目建設,推動精準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打造,高起點扮靚城市“南大門”。
千年文脈悠遠綿長,吳韻漢風交匯激蕩。加強文化建設是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我們將繼續依托江蘇豐富的紅色文化、江南文化、大運河文化和長江文化等文化資源,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圖景中的人與事進行創排,真正做到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情!”省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澤云表示,他們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錨定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的目標,用文藝的形式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今年計劃推出音樂劇《新四軍》、交響曲《長江》等20部新創劇目,推動歌劇《鑒真東渡》《鄭和》等文藝精品海外巡演,通過精品創作、作品提升打磨巡演、對外文化交流、數字化平臺建設四大工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在蘇州市太倉生態環境局辦公室副主任曹簡看來,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助推綠色發展走深走實,是他和同事們近年來一直在做的事。“天更藍、水更清,百姓對我們的工作越來越認可。”曹簡說,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8500多萬江蘇兒女正以奮進拼搏的奮斗姿態、激情飽滿的昂揚狀態,闊步行進在高質量發展的春天里。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集體采寫
參與采寫:盧曉琳 張琳 錢飛 許海燕 徐超 趙曉勇 楊頻萍 葛靈丹 劉春 陳雨薇 程長春 張宣 蔡煒 卞小燕 仇惠棟 浦敏琦 張莎沙 李源 沈佳暄 梅劍飛 朱文軍 金亦煒 陳潔
統稿:王巖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