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準確領悟高質量發展的內核提供了依據。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本質特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就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補短板、解難題、兜底線,辦好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問題,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就需要加快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不斷擦亮高質量發展的民生底色,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國之根本在于民。國家無論如何發展,最終都要體現在百姓身上。江蘇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兜牢民生幸福底線,大力發展“一老一小”民生服務,從助困、養老、救孤到助學、就業、助殘,社會的難點痛點,群眾的急難愁盼,不棄微末、久久為功。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收入均居全國前列,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40萬人,占全國1/10以上。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宏偉藍圖上,“百姓富”的成果更加豐碩。2022年,江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486元,同比增長6.3%,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11:1;保障城鄉低保對象64.14萬人、發放價格補貼惠及困難群眾455萬人次……一串串惠民數據、一個個惠民項目、一項項惠民舉措正不斷兜牢民生底線、提升民生高線,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迎難而上的擔當、常抓不懈的執著,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舉措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大河奔涌幸福來,美好生活開新篇。新的征程上,我們落實新要求,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將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陳語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