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團董事局主席呂建中建議,要著眼于高質量共建“數字絲綢之路”,讓陜西為中國發聲。
呂建中表示,陜西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義務聯合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協同發展,截至目前,正積極協調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 82 個國家的218 個團體會員,依托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和基礎設施,聯合創建多國鏈、多品種、多語種、多幣種的“文化數字絲綢之路”。
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絲綢之路的建設迫在眉睫,建成后能為各國藝術品的交流交易提供便利,為其進行確權、確真、確價、確序、確信,換言之就是讓藝術品擁有“身份證”,讓藝術品可溯源,解決了藝術品鑒定難、估價難和非標準化的三大痛點。下一步就是將這些藝術品鏈接到具有線上線下藝術品國際交易資質的交易平臺上,最終形成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大數據中心、結算中心、國際文化貿易中心。這四個中心的建立,能夠讓“中國指數”在國際藝術品交易市場上形成規模。
“這是一系列的平臺建設方向,能夠促進具有時代價值、應用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學術價值、審美價值、市場價值的國際文化藝術品,高效、便捷地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交易流通。”呂建中說。
在“一帶一路”的五通中,民心相通是最基礎、最深入、最持久的互聯互通。因此,他建議通過建設“文化數字絲綢之路”,為藝術品、數字藝術品搭建交易流通的大平臺,更好展示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也可以為國際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搭建新平臺,進而促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助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華商報記者 李新怡/文 趙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