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巴基斯坦媒體:化解中東“火藥桶” 中國功莫大焉



  圖為巴基斯坦《論壇快報》總編輯侯賽因-納維德

  巴基斯坦《論壇快報》近日刊發了針對中國斡旋沙特、伊朗復交一事的深度評論文章。文章分析了沙伊復交對各方的重大意義,肯定了中國為緩解中東地區局勢、促進世界和平作出的重要貢獻。

  文章稱,中東地區已經認識到,美國在該地區的行徑引發了數十年動蕩,戰爭和沖突只會進一步破壞地區穩定。文章表示,中方的斡旋是對“全球安全倡議”的生動體現,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與美國挑唆地區爭端的“傳統安全觀”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的此項外交成就需要得到認可,值得一個諾貝爾獎。

  全文編譯如下:

  在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因烏克蘭問題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戰”之際,中國促成了沙特和伊朗兩國復交,帶來了令人贊嘆的外交驚喜。沙伊兩國長期以來開展代理人戰爭,爭奪地區主導權。2016年1月,沙特處決了持不同政見的什葉派神職人員謝赫·尼米爾(Nimr el-Nimr),沙特駐德黑蘭大使館遭到伊朗示威者洗劫,進而兩國全面斷交。如今,兩國同意恢復外交關系,根據中國、沙特、伊朗三方聯合聲明,沙特、伊朗雙方將堅守“尊重主權和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并同意激活兩國于2001年簽署的安全合作協議,以及1998年簽署的經濟、貿易、投資、技術、科學、文化、體育和青年領域總協議。在北京取得突破后,沙特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向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萊希發出訪問邀請,據伊朗外長侯賽因·阿米爾-阿卜杜拉希揚透露,萊希已接受邀請。

  沙伊復交意義重大

  2016年,大多數海灣國家為安撫沙特宣布與伊朗外交關系降級。海灣國家是石油巨頭,但卻是軍事小國。海灣君主制國家,特別是阿聯酋、阿曼、卡塔爾、巴林和科威特等中東國家都對沙伊和解持樂觀態度,伊拉克、埃及和土耳其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該協議同時得到了也門胡塞武裝組織、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哈馬斯的歡迎。近期,一些海灣國家已修復了與伊朗關系。顯然,中東地區已經認識到,美國在該地區的行徑引發了數十年動蕩,戰爭和沖突只會進一步破壞地區穩定。

  沙特和伊朗一直都在爭奪伊斯蘭世界的領導權,兩國關系長期缺乏互信,長期互視對方為競爭對手,雙方在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和也門等國家展開代理人戰爭,在中東地區的多次戰爭中,尤其是也門和敘利亞持續不斷的沖突中,兩國始終處于對立陣營。

  沙伊復交對伊朗的意義

  沙特和伊朗在中國斡旋下達成的協議為所有人開創了雙贏的局面。如果兩國關系真正得以緩和,可能會緩解伊朗因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單方面退出2015年伊核協議,以及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不愿重回協議并重與伊朗恢復接觸而引發的外交孤立局面。沙特可以向伊朗提供急需的現金注入,以振興因多年西方制裁而受重創的伊朗經濟。沙特還可以脫離以美國為首的代理人戰爭,重新修復與敘利亞的關系。雙方關系緩和也可能挫敗美國聯合以色列為首的地區國家組成針對伊朗的安全聯盟的努力。

  沙伊復交對沙特的意義

  對沙特而言,與伊朗和解的最大好處是可能擺脫也門沖突。2016年,沙特王儲薩勒曼提出了“2030愿景”計劃,以實現經濟多元化,減少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并實現社會自由化,將沙特打造成全球商業和旅游業的區域金融中心。這一計劃受到了也門沖突的挑戰,胡塞武裝利用無人機和導彈襲擊沙特,其中包括2022年3月對位于利雅得的沙特阿美煉油廠發動襲擊。“2030愿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也門沖突的結束。據估計,也門沖突在過去七年讓沙特損失了 2650 億美元。沙特知道伊朗能提供幫助,推動胡塞武裝與沙特談判達成和平協議。沙特還可以尋求伊朗的安全保證,約束其代理人,防止其在動蕩地區加劇緊張局勢。

  從務實的角度來看,沙伊復交無法瞬間消弭兩國間根植內心的不信任,但雙方已同意逐步緩和關系,解決頑固的地緣政治問題,這是一個轉折性變化。中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中國如何達成外交壯舉

  沙伊和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大量準備工作的結果。此前,海灣君主制國家已對美國居高臨下的外交政策和反復無常的中東政策日漸惱火。從巴拉克·奧巴馬的“接觸政策”到唐納德·特朗普對伊“極限施壓”策略,美國中東政策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中東的軍事小國擔心,如果沙伊競爭升級為全面的地區沖突,它們將首當其沖。也許正是這種擔憂促使伊拉克和阿曼在2021年4月斡旋沙特和伊朗破冰。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兩國的情報、安全和外交官員進行了幾輪會談,這一過程斷斷續續,成效甚微。隨后,地區局勢緊張,兩國和談陷入停滯,直至中國介入。2022 年 12 月上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利雅得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不久,沙伊外長共同出席了在約旦舉行的巴格達峰會,兩國恢復接觸。一月初,雙方在巴西總統盧拉的就職典禮上進行了更實質性的對話。一個月后,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萊希對北京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伊朗領導人20多年來首次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國與其討論了舉行沙伊對話的計劃。

  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和平締造者,是因為其與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中國連續十年成為伊朗最大貿易伙伴,2022年,雙邊貿易額達到近160億美元。兩國還簽署了一項為期25年的戰略協議,以加強經濟和安全合作。沙特方面,2022 年 12 月,在習近平主席訪沙期間,中國與沙特簽署了包括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協議在內的一系列協議。中國也是沙特最大的貿易伙伴,2021年雙邊貿易額高達873億美元,中國對沙特出口額達303億美元,從沙特進口額達570億美元。

  中方的斡旋是對習近平主席“全球安全倡議”的生動體現。據中國外交部,該倡議旨在“消弭國際沖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推動國際社會攜手為動蕩變化的時代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實現世界持久和平與發展”,核心理念包括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等。

  習近平主席謀求和平發展的“共同安全觀”與美國的“傳統安全觀”形成鮮明對比。后者側重于結成排他性的軍事同盟,以竭盡所能打壓對手的方式謀求安全,迫使各國在其分裂性的“我們對他們”策略中站隊,牽掣他國主權決策。中國外交部二月發布報告稱,美國慣于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癡迷于戰爭,因為其“戰爭經濟”要靠沖突才能存在和發展。

  沙伊復交對中國的意義

  美國對這一歷史性突破表示歡迎。白宮國家安全發言人約翰·柯比稱,“我們一直以來也以結合威懾和外交手段的有效方式而為此努力”。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中東產油大國無可爭議的“安全護衛”。

  中國雖然在中東地區擁有巨大的經濟和金融利益,但一直避免在地緣政治和戰略沖突中站隊。中國外交部西亞北非司司長王鏑表示,中國在中東地區沒有任何私利,無意也不會去填補所謂“真空”。

  沙伊復交這一非凡的外交壯舉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角色,完美詮釋了習近平主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愿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將其描述為“對話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他說,北京將繼續“為妥善處理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沙伊和解是一項真正意義上的變革性發展,不僅有助于緩解地區緊張局勢,還有利于世界和平。中國的這項輝煌成就需要得到認可。如果美國最長“戰時總統”巴拉克·奧巴馬都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那么習近平主席最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拆解了一個可能粉碎整個中東的悶燒火藥桶。(作者:侯賽因-納維德  編譯:中國經濟網王凱 熊韋盛)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