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打開的“筑夢空間”。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在共建“一帶一路”大局中,連云港擁有優越的區位資源稟賦、良好的先行先試基礎,更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光榮使命和關懷囑托。十年,書寫著“一帶一路”帶來的江蘇改變。十年再出發,搭乘“一帶一路”的時代東風,點亮“筑夢空間”,繪就“錦繡江蘇”更壯美的時代畫卷。
道路通,百業興。縱橫交錯的道路,是鐫刻在城市里的“流動地圖”,使人們出行之路更加暢通,為經濟蓬勃發展注入了力量,讓“走出去”與“引進來”變得更加輕松。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更在深化互利合作的過程中,讓中國開放的大門更大,讓世界各國都能依靠“一帶一路”,實現投資、貿易、科技、人文等領域的溝通交流、共建合作。江蘇處于“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上,深耕“一帶一路”,提高中國對外開放廣度、深度和力度,關鍵在放大東西雙向、多式聯運等特色優勢,持續擴大“朋友圈”,打開更廣闊的“筑夢空間”,讓未來更可期。
十年耕耘,碩果飄香。2013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十年跋涉中,我們看到“一帶一路”參與國越來越多,合作范圍與領域不斷深化拓展,帶來的是“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為中國騰飛注入了新的力量。“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既為連云港找準在“一帶一路”中的責任坐標、明確時代使命,更主動扛起重任,充分展現強支點的新作為。從駝鈴陣陣、舳艫千里,到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時間雕琢的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更是“陸橋國際過境運輸第一港”的連云港深耕“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凸顯了連云港的支點作用,為新時代江蘇“筑夢空間”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技術創新擁抱“一帶一路”,搭建國家對外開放的新平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搭建了一條走向國際的通道,更帶來了新機遇,江蘇以更寬的視野、更積極的行動,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以雙向開放、雙向驅動的方式,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著力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更在創新發展思路、拓展發展空間、強化科技賦能的過程中,集聚更多的新力量。連云港借助運輸優勢,加快構建數字絲路、物聯絲路,探索優化“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通關模式,讓“走出去”更方便快捷,推動港口發展邁上新臺階。
“一帶一路”對于奔跑的江蘇而言,是巨大的發展機遇。講好新時代江蘇故事,關鍵在于主動擴大“朋友圈”,提升“知名度”,打造“金名片”。當前,中歐班列已經成為連接亞歐大陸國際物流運輸、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的重要“紐帶”,以“標桿和示范”為目標追求,高標準打造“兩基地、一班列”,高水平建設“千萬標箱、東方大港”,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升級優化服務品質,加快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為國家和省重大戰略提供強支撐,不斷擦亮共建“一帶一路”的江蘇底色。
歷史川流不息,“一帶一路”十年答卷,順應時代大勢,把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為奮進江蘇注入強有力的“流動力量”。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上,借助“一帶一路”的時代東風“走出去”,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搶抓更大的機遇,必將在逐夢絲路中,共創江蘇美好未來。(文/李茜,圖/港口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