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時間是客觀的見證者。翻開上半年“成績單”: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一連串上揚數據,見證了我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同時,也勾勒出中國經濟“活力十足”的清晰全貌,再次印證中國經濟“引擎”正加速轉起來、熱起來。
剛剛過去的上半年,交通物流“加速跑”,旅游市場“人從眾”,餐飲消費“煙火旺”,經濟復蘇的“進度條”不斷被刷新。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中國經濟在“穩”的基礎上,正努力實現質量、結構、速度、效益等各方面的“進”。從三大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416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30682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331937億元,增長6.4%。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這份亮點滿滿的半年“成績單”,不僅凸顯了自身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也對全球經濟走出悲觀預期,起到了提振信心的作用。
觀察大國經濟既要看數據升降之“形”,更要看百姓獲得之“實”。宏觀經濟的“賬面”數據,終究要體現在“人面”上,那就是老百姓的“錢袋子”“菜籃子”“米袋子”能否兜牢。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6.5%,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7%,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這些保持在合理區間的民生“賬單”背后,是減稅降費、保供穩價、穩崗擴崗等政策“組合拳”在共同發力。發展不忘民生,發展為了民生。半年“成績單”也再次說明,中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注重經濟增長的“速度”,還兼顧著民生保障的“溫度”。
分析上半年“成績單”還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在保障經濟運行“穩”的同時,中國追求轉型發展“進”的步伐一刻都未停歇。無論是高技術產業持續增長,還是升級類商品的大幅攀升,都印證著經濟新動能加速推進。上半年,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54.5%、35.0%、34.1%。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1.8%、13.9%。高技術服務業中,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51.6%、46.3%。這些數據表明,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加速融合,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不斷釋放,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將更加穩健。
奮楫篤行啟新局,劈波斬浪勇向前。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讓我們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以“半年紅”為新起點,奮力沖刺中國經濟“全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