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讓民生難點變民生亮點,江蘇交出溫暖厚實的民生答卷

7月26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召開“努力推動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中繼續走在前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專場。年度民生實事項目進一步拓展,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保持增長,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97.7萬低收入人口的兜底保障,助老扶幼的一系列有力舉措穩步實施……江蘇交出了一份溫暖厚實的民生答卷。


發布會現場

今年上半年55件民生實事項目實現進度過半

近些年來,江蘇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突出補短板強弱項,把受益面廣、關注度高的基本公共服務納入年度民生實事,把一個個民生難點變成民生亮點,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讓廣大群眾看到更大變化、得到更多實惠。

2022年,省政府年度民生實事細化拓展為“12類50件民生實事”,2023年,進一步拓展到13類55件,持續擴大優質服務供給,不斷把民生紅利落到實處,體現了民生實事安排與江蘇發展階段相匹配、與民生需求相適應的時代要求。

據了解,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今年上半年55件民生實事項目實現“進度過半、任務過半”,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成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相關民生實事做法受到國家充分肯定。

2022年江蘇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國第四位

2022年,江蘇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2元,比全國平均水平(36883元)高12979元,位居全國第四位;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11:1、居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江蘇省居民人均收入27795元,較全國平均水平高8123元,同比增長5.6%。

為落細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江蘇省深入實施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42條措施,千方百計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推動各類經營主體提振信心,穩產增崗,穩定就業基本盤。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加大服務和政策保障力度,促進公共實訓基地職業技能培訓擴容提質,四個公共實訓基地建成以來培訓城鄉勞動者超8.8萬人次。

江蘇省推動創業政策、創業服務協同發力,完善富民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集中力量打造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創業平臺載體,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創業支持。全省254家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吸納3萬多家中小微企業入駐,解決就業近80萬人。

為縮小收入差距,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江蘇省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工作,全省16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以農業為基本依托,探索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入融合,增強新型經營主體活力,持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就業。

全省2.13萬個城鄉社區實現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

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涌現出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徐州市“馬莊經驗”等一批社區治理創新經驗。

同時,江蘇省持續推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全省2.13萬個城鄉社區實現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其中89.1%達到每百戶30平方米的國家標準。

為促進多元參與基層治理,江蘇省建立健全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進一步整合資源、激發活力、創新服務。全省共登記各類社會組織8.4萬個,社區社會組織14.1萬家,總數全國第一。這些社會組織和9.98萬名持證專業社會工作者、11萬支志愿服務隊伍、2200萬名注冊志愿者活躍在城鄉社區一線,為居民群眾提供多樣化、差別化的社區服務。

做好兜底保障,保障低收入人口97.7萬人

江蘇省始終聚焦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做好社會救助等兜底保障工作,發揮慈善在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截至6月底,全省共保障低收入人口97.7萬人,其中城鄉低保對象62.4萬人,特困人員20萬人,認定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15.3萬人。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823元。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惠及87.34萬殘疾人。近三年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5.9萬人次,幫助長期滯留人員尋親成功1383人。

為強化分層分類保障,江蘇省建成聯通12家省級部門和43家金融機構的省級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顯著提升了救助精準度。開展溫情社會救助改革,“快”響應、“簡”程序、“暖”服務,實行民政領域社會救助“省內通辦”,積極拓展服務類救助,讓救助更加及時高效、富有溫度。

此外,江蘇省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五年來全省累計接受慈善捐贈283億元,社會組織累計實施各類幫扶項目7593個、33.17億元,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戰略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讓夕陽更紅

應對人口老齡化,江蘇省系統構建供給高質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質的“蘇適養老”服務體系,努力推進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全省共建成養老床位68.3萬張,在業養老機構2199家,機構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達到67.5%;建有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8萬個、城市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407個、農村標準化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236個、老年人助餐點6738個,320萬老年人接受專業化居家上門服務;累計實施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0萬戶。高齡老年人尊老金和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護理補貼惠及300余萬老年人。

江蘇省還著力構建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在全國率先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制,率先實施孤兒保障制度和養育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率先建立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和“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關愛”的主動發現機制。將51.97萬名困境兒童納入保障范圍,將4.23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全部納入監護范圍,孤兒保障標準位居全國前列。全省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實現縣級全覆蓋。

此外,江蘇省大力推進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省內通辦”,施行以來全省共辦理跨區域婚姻登記19萬對,讓群眾不再“為愛奔波”;積極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啟動“婚姻家庭幸福護航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將“逝有所安”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出臺《江蘇省殯葬管理條例》《江蘇省公墓管理辦法》;加快補齊殯葬基本公共服務短板,鄉鎮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設施實現全覆蓋;全面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引導群眾移風易俗,綠色文明生態殯葬蔚然成風,各項服務讓民生福祉更加普惠均等、便捷可及。

創新社會治理、保障改善民生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下一步,江蘇省將繼續突出為民惠民,提高生活品質;突出基層基礎,提升治理效能;突出創新創優,匯聚改革動能,

推動實現“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實現新提升”,繪就江蘇社會治理新圖景和民生幸福新畫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麗媛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