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起,南京進入“軟博會”時間。
一不小心“闖”進達·芬奇名畫《最后的晚餐》、搬起虛擬磚石“親手”搭建600年前的琉璃寶塔、把技術專家“送”進元宇宙油田“現場”指導作業……首次設立的元宇宙館,帶領參展人“深入”另一個“真實”的世界。
21日上午,2023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主題大會舉辦。
軟件產業,是南京的一張“王牌”。2021年,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進入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并提出用4年時間打造首個萬億級產業地標。
踏上“賽道”,沖刺“萬億”,南京如何“卡位”?
牽住核心技術創新“牛鼻子”
筑自己的“墻基”,南京向“信創(以基礎開源軟件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進軍。位于中國(南京)軟件谷的翼輝信息,起步就專注于嵌入式操作系統及物聯網解決方案,開發了國內第一款內核完全自主、整體自主化率最高的國產實時操作系統“SylixOS”,已拿到15個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本屆軟博會,企業將簽約在軟件谷設立翼輝愛智總部項目,打造“中國原創”萬物智聯底層技術基座。
作為首座“中國軟件名城”,南京軟件產業規模大、創新生態好、人才集聚度高,便于集中力量解決關鍵軟件“卡脖子”問題。這兩年,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創新中心在寧揭牌運行,統信軟件基于開源Linux內核的統信操作系統與麒麟操作系統并稱國產操作系統“雙雄”,江蘇航天七零六研發“全國產化高速公路信創收費平臺”……此次軟博會上發布的《中國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紫金指數(2023)》也顯示,在創新能力方面,南京、合肥在核心技術攻關上成績顯著。
牽住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牛鼻子”,打好軟件國產化的“攻堅戰”。南京市市長陳之常提出,要在提升信創能力上下功夫,圍繞操作系統、集成電路EDA等關鍵領域,深度整合行業骨干企業與高校院所資源,推進產學研協同攻關和技術成果轉化,加快提升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打造全國重要的軟件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工業軟件成為最佳“試煉場”
過去一個月,接連中標國家電投、國電電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預計將帶來近2億元營收。位于江寧開發區的朗坤智慧,最近在工業軟件圈“火”了。企業技術團隊負責人很興奮:“我們即將參與的數字化轉型示范標桿項目,或將決定產業集群的未來?!?/p>
朗坤智慧代表的工業軟件,正成為南京尋找新支點撬動“萬億”目標的最佳“試煉場”。2015年,國務院發布制造強國戰略,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工業軟件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和“魂”。
作為國家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南京有龐大的用戶需求和應用場景。全市138家工業軟件重點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經營管理等領域均有分布,在電力能源、電子信息、鋼鐵等行業廣泛應用,其中不乏細分領域“領跑者”。
泰治科技自主研發的CIM工業軟件平臺,成為半導體制造的生命級系統,企業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近40%;維拓科技自研的PDP TRIZ平臺,從源頭幫助企業快速高質量完成設計工作,明年預訂單已近1億元。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近日公布,這兩家企業雙雙上榜。去年,南京市工業軟件規模達220億元,同比增長18%,占全省比重40%以上。
“總體來看,當前工業軟件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的瓶頸還沒得到解決,應用拉動不足,企業小散弱的特征依舊明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仍有待提升?!惫I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威偉指出,江蘇省和南京市要進一步加大應用推廣,強化供需對接,加強耦合適配,集聚優勢力量推動工業軟件高質量發展。
與軟博會同期舉辦的2023中國工業軟件供需大會,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南京與工信部電子五所簽訂三年期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布局高端工業軟件,加大產品研發與應用推廣,持續發展新動能、構筑新優勢,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有力支撐江蘇建設“數實融合第一省”。
距離“萬億”目標越來越近
“今年上半年,企業超30%的同比營收增幅,全部來自創新領域!”潤和軟件董事長、總裁周紅衛滿臉自豪。
起步,只是給華為提供高端軟件外包服務,潤和軟件上市后抓牢國產化基礎軟硬件產品這根主線,逐步形成金融科技、智能物聯、智慧能源三大主攻方向。
在工信部公布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名單中,江蘇10家企業入圍,南京占8席,其中就包括潤和;再看中國互聯網企業綜合實力百強,南京3家企業上榜;還有23家企業獲評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在這座軟件名城,一批像潤和這樣的軟件企業,正在“第一方陣”嶄露頭角。
企業強,則產業強。連續19年舉辦的軟博會,見證了南京軟件業一路高歌猛進。2018年全市軟件業務收入4596億元,2019年增至5147億元,2020年為5962億元,2021年達6878億元,去年增長到7408億元。一年跨上一個臺階,距離“萬億”越來越近。
今年6月,《南京市推進產業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中國軟件名城提質升級全國示范,打造成為世界級產業集群。
南京拿出了目標明確、路徑清晰的“作戰書”——依托先發優勢和品牌效應,聚力打造產業規模領先、創新活力迸發、名園名企富集、數字生態繁榮、應用場景多樣、社會治理蝶變的中國軟件名城頭雁標桿。到2025年底,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規模突破1萬億元,培育軟件業務收入規模超100億元企業10家,超50億元企業25家。
本屆軟博會期間,共有20個涉軟項目簽約,總投資124.9億元。“萬億級”仍需爬坡越坎,“世界級”集群任重道遠。再借盛會東風,南京已精準卡位、蓄勢沖刺。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周敏 徐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