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歷來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民營企業更是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設民營企業數量467.0萬戶,為鞏固存量就業和吸納新增就業提供了直接有力的支撐。
對于企業而言,招用高校畢業生可以帶來新面貌、新活力。新鮮血液的加入有利于企業人才梯隊建設,為企業發展帶來創新思路。近年來,有關部門補貼優惠政策頻出,調動企業招聘積極性,不少地方政府還組織當地企業集中赴高校聚集招聘,幫助企業和高校畢業生雙向選擇,助力地方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充分發揮就業“蓄水池”作用,尤其需要挖掘中小企業潛力。一方面是畢業生的就業需求難以滿足,另一方面是中小企業存在用工缺口,有關部門應出臺更多優惠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企業要著眼長遠,營造引才用才的良好環境。高校應創造條件邀請企業進校招聘,幫助畢業生打通求職招聘“最后一公里”。
眼下,高校畢業生在學和用上依然存在脫節現象,大學專業設置應與產業和市場需求更加匹配。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采取訂單式培養、定向式培訓等,幫助學生獲得更多實習實踐機會,入職后盡快適應崗位需求。可喜的是,不少民營企業已積極行動,將招聘環節前置,與高校開展科研合作,共建校企聯合實驗室、打造大學生產學研一體化實踐平臺及創新基地等,將大學生人才培養與促進就業有機結合。
穩固的經濟基礎是就業“底盤”。有關部門在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的同時,更要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下功夫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開拓市場空間和改善外部環境,提升企業的就業吸引力。(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