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同頻共振長三角】常州:產業協同 創新為翼 長三角“中軸樞紐”站上最強風口

編者按:2023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周年。五年來,這塊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攜手共進、同頻共振,作出了中國式現代化區域實踐的生動表率。為立體展現長三角城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取得的成績,央廣網江蘇頻道聯合上海頻道、安徽頻道、浙江頻道、寧波頻道,推出系列報道《同頻共振長三角》,通過視頻、圖文、海報等形式,與您共同見證長三角五年之變!

央廣網常州9月7日消息 在長三角,哪個城市擁有位于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兩軸鏈接、十字交匯”的獨特區位優勢?答案是常州。

6月19日,2023世界新能源博覽會在常州啟幕,近200家新能源上下游企業齊聚一堂,共謀發展。從2019年起連續四年舉辦世界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博覽會,到2023年首次舉辦“世界新能源博覽會”,五年來,常州工業經濟加速“換擋超車”,亮出了“新能源之都”新名片。

7月21日,常州發布最新統計數據,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525.4億元,同比增長7.0%,為全年沖刺“GDP萬億之城”打下了堅實基礎。從五年前GDP剛滿7000億,到如今沖刺萬億,常州的城市能級再上新臺階。

活力滿滿的中軸樞紐——常州(央廣網發 常州市委網信辦供圖)

打造“新能源之都”,沖刺“GDP萬億之城”,環環相扣,而這背后,是常州站在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最強時代風口。向左,常州全方位融入上海都市圈,經濟交流合作越發緊密;向右,常州金壇、溧陽融入南京都市圈,一體化、同城化成效顯著。更關鍵的是,隨著常泰長江大橋建成時間的日益臨近,常州與泰州、鹽城等蘇中、蘇北城市的距離也進一步拉近。左右逢源、南北貫通,常州,這個長三角“中軸樞紐”已打通“任督二脈”,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速通道。

交通先行 建設長三角“中軸樞紐”

常州、泰州,隔江相望。在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的一家新材料企業,記者見到了來自泰州黃橋鎮的小伙兒張鑫。張鑫說,他有很多泰州老鄉在常州工作,但目前兩地在通行上還不太方便。“雖然直線距離很近,但是,開車回家的話,要繞道位于鎮江和泰州之間的泰州長江大橋,時間差不多要1小時40分鐘,還是比較遠的,所以我一周才回家一次”。

不過,張鑫告訴記者,他的通勤問題很快會有大的改善,在常州和泰州之間,一條全新的跨江大橋——常泰長江大橋正在加速建設中。“等常泰長江大橋通車后,我回家只需要50分鐘左右,可以縮減一半的時間,這樣我就可以白天在常州上班,晚上住回泰州,真正享受同城化生活。”

建設中的常泰長江大橋(央廣網記者 欒永勝 攝)

據了解,常泰長江大橋工程位于泰州長江大橋與江陰長江大橋之間,大橋路線起自泰興市六圩港大道,跨長江主航道,經錄安洲,跨長江夾江,止于常州市新北區港區大道。

7月27日,常泰長江大橋主航道橋大節段鋼桁梁雙懸臂架設正式開始,預計2024年5月主航道橋將實現合龍。中鐵大橋局集團常泰長江大橋CT-A4標商務負責人楊震介紹,“常泰長江大橋是常州打造長三角交通中軸樞紐的關鍵項目,集高速公路、高鐵和普通公路三種過江方式于一體,建成通車后,將幫助常州打通南北交通大動脈,進一步放大常州的交通區位優勢,推動跨江融合發展。”

南北方向迎來零的突破,東西方向,常州與上海、南京之間的交通網絡還在進一步加密。在已有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鐵路的基礎上,滬寧沿江高鐵的建設也已接近尾聲。滬寧沿江高鐵在常州設有金壇、武進兩個站點,預計9月底具備開通運營條件。屆時,常州各區縣將全面進入“高鐵時代”。

除了人員出行,貨物流通同樣重要。作為一座工業城市,如何利用長三角區域內的海港資源,讓企業生產的產品運往世界各地?

常州的“打法”是在傳統的公路運輸基礎上,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做強海鐵聯運,通過鐵路集裝箱,借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出海。

海鐵聯運集裝箱貨柜(央廣網發 楊涵中 攝)

“‘常州-上海港’海鐵聯運已經成為江浙滬地區最穩定的海鐵線路,連續4年為江蘇省內發運量最大的線路,發運量占上海港海鐵聯運總量的20%。2023年起在原有穩定運行1班/天,已提升至運行2班/天。”常州市物流產業集團多式聯運分公司副總經理壯波介紹說。

以交通促交融,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港口……生長中的長三角“中軸樞紐”,為一體化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產業協同 實現一體化集群發展

交通互聯互通,只是常州建設長三角“中軸樞紐”的第一步。產業分工協作、密不可分,才是一體化發展的核心要義。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

匯川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位于常州武宜南路296號,與理想常州生產基地一路之隔。匯川新能源是國內第一家獲得ISO26262體系認證的電動汽車動力總成零部件供應商,其電控產品在新能源汽車國內市場占有率僅次于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零部件獨立供應商中排名第一。公司副總經理任亮介紹,“常州項目一、二期全部達產后,將形成年產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電機、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430萬臺(套)的生產能力,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匯川新能源汽車電控產品(央廣網發 楊涵中 攝)

匯川新能源汽車總部在蘇州,生產基地放到了常州,對此,任亮坦言,“除了常州優質的營商環境,最重要的就是常州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集聚度”。

近年來,常州依托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在新能源產業賽道上取得了先發優勢,構建起“發儲送用”產業生態閉環。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及整車制造方面,常州擁有以理想、比亞迪為龍頭的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汽車零部件產業覆蓋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等10多個領域;動力電池領域,目前已形成“以溧陽金壇為兩大核心、其他區域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擁有生產及配套企業130余家,產業鏈完整度達97%、居全國首位;充電設施方面,常州本土企業星星充電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充電設施運營商,建設運營充電樁合計超過38萬臺,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和地區。

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集聚發展,為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方面,我們擁有規上企業超過600家,其中動力電池是我們的優勢產業,2022年整個產業規模約占全省二分之一、全國五分之一,長三角地區的一些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像上海的特斯拉、安徽的蔚來、浙江的零跑,都用到常州生產的電池。”常州市工信局先進制造業推進處處長仲雅芬介紹。

常州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央廣網發 常州市委網信辦供圖)

當下的長三角,通過各個城市產業集群協同發展,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形成了體現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征的“4小時產業圈”。

“從目前長三角的新能源汽車的城市布局來看,常州正好處于中心區位,加之常州在新能源產業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發優勢,常州勢必會有更大的競爭力。”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胡小武表示。

創新為翼 賦能產業更高質量發展

常州從制造業起步,以實體經濟見長。若要說起產業發展的短板,則是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缺失,科研對實體產業的創新升級驅動力不足。不過,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這一問題也迎刃而解。

在常州新北區華山路的一個創業孵化基地,記者見到了磐石電氣創始人梁磊。梁磊介紹,磐石電氣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公司產品主要包括智能貨架/柜、智能倉庫等。這些產品采用了重力、位移、視覺、RFID等傳感器技術,并加入了物聯網軟件平臺的應用,從而幫助客戶實現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提高管理效率和業務水平。

“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技術難題。這時候,我們就會借助浙江大學常州工業技術研究院強大的研發優勢,來幫我們合力攻克核心算法方面的難關。”梁磊說。

記者了解到,浙江大學常州工業技術研究院由浙江大學和常州國家高新區合作共建。研究院依托浙江大學技術及人才優勢,建成10個研究中心,與企業聯合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14個、聯合實驗室9個,先后孵化企業78家。

在常州,科研力量賦能產業發展的例子還有很多。今年6月5日,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大樓在常州新北區正式啟用。該創新中心成立于2022年3月,由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國家高新區共同打造。

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央廣網發 劉劍忠 攝)

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益小蘇告訴記者,“我們把碳纖維創新中心放在常州,主要是因為常州有著較好的碳纖維產業基礎,是國內最早布局碳纖維產業的城市之一,新型碳材料產業集群被列入國家工信部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我們看重常州的產業鏈、市場規模以及服務能力。”

創新中心聚焦以碳纖維為增強材料的復合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清潔能源、雙碳與可持續發展等5大戰略領域的應用,重點攻克先進碳纖維、高性能與多功能復合材料、全生命周期評價與循環應用等5類關鍵技術,“一方面,我們要解決我國現階段在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困境,另一方面,我們想通過技術引領,帶動常州本地的中小企業發展。”益小蘇說。

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園區、企業的合力推動下,創新的氛圍在常州已經越來越濃。常州市科技局發展規劃處處長姜輝介紹,常州正著力打造“一核、一園、一室、三中心”,“具體來說,‘一核’是指以常州科教城‘創新之核’為示范引領,‘一園’是指打造中以常州創新園開放創新生態樣板,‘一室’是指推進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建設,‘三中心’是指支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清潔能源材料、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3個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并積極爭創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通過體系化創新力量的建設,強化重大創新平臺策源功能,打造長三角創新中軸和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文旅互融 打造長三角休閑度假中心

常州,不僅是工業明星城市,旅游業同樣發達。2022年11月,在“常州·XIN體驗”文化旅游(上海)推廣周上,常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盛蕾特別出鏡向長三角游客發出邀請,“常州常州,常來走走。”

常州的旅游市場,在長三角地區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本身并沒有發掘出恐龍化石,卻“無中生有”打造出中華恐龍園這樣一個地標性旅游IP。今年夏天,中華恐龍園又是一片歡樂海洋。不僅白天游樂項目受到熱捧,晚上的夜公園也是人潮涌動。

中華恐龍園迎來暑期游客高峰(央廣網發 中華恐龍園供圖)

景區負責人王凱告訴記者,“截至7月31日,度假區整體接待游客近6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0%。長三角地區游客整體占比近70%,其中,常州本地游客占比12.77%,排在第一位,后面城市依次為上海、蘇州、無錫、南京、南通、泰州等。”

從最初的一日游,到現在的二日游三日游,如何讓游客在常州有更多的停留時間?對此,王凱表示,一方面,中華恐龍園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旅游資源、形式越來越豐富;另一方面,景區自身也啟動了“大恐龍園”戰略,即實現“東擴、西拓、南征、北上”的全方位文旅賦能,全力支撐常州文旅中軸建設。“其中東擴是指在景區東部,東方侏羅紀一期——恐龍星球正在緊鑼密鼓地規劃建設中。恐龍星球將嚴肅的防災避險主題與新奇游樂體驗完美融合,并將與度假區已建成區域聯袂成片、東西聯動,釋放旅游區聚合效應。”

常州文旅的另一個支撐點在溧陽。近年來,溧陽依托天目湖旅游度假區、“溧陽1號公路”等核心IP,不斷擦亮文旅品牌,讓“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成為溧陽的鮮明特質。

2021年,溧陽旅游又多了一張新名片。當年4月,長三角一地六縣(即江蘇溧陽市、宜興市,浙江安吉縣、長興縣,安徽廣德市、郎溪縣和上海市白茅嶺農場)文旅聯盟在溧陽發布了“長三角之心”文旅線路,溧陽成為長三角文旅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

從中華恐龍園、天目湖,到春秋淹城、東方鹽湖城、嬉戲谷,一個個高品質文旅景區,再加上南大街古運河步行街區、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等文旅新業態作為補充,常州串點成線,在中吳大地布下了一盤文旅融合發展的大棋局,長三角休閑度假中心的“名號”也越來越響。

常州“兩湖”創新區(央廣網記者 欒永勝 攝)

把握風口,乘勢而上。五年來,常州在“532”發展戰略指引下,交通、創新、產業、生態、文旅“五大中軸”已漸次成型。展望下一個五年,無論是新能源之都建設,還是“兩湖”創新區打造,都將進一步助力常州成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中軸樣板”。

常州,能量滿滿,奮力爭先。

監制:伏成鐳
    策劃:欒永勝
    記者:欒永勝 王錫斐 鄭楚豫 楊夢奎 莊濱濱
    視頻:劉劍忠
    配音:楊涵中
    制圖:王雪瑾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