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9月5日,第49屆南丁格爾獎頒獎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7名我國護理工作者獲得南丁格爾獎章,成為了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同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斯波利亞里茨時強調:“中國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面對新冠疫情不僅保護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且開展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援助行動。”這是對全國護理工作者和紅十字工作者貢獻的高度肯定,激勵和鼓舞大家在新征程上以7名獲獎者為榜樣,弘揚南丁格爾精神,為健康中國增光添彩。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持續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努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醫改取得顯著成效,健康維護能力明顯提升。從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大力發展互聯網診療和遠程醫療服務,再到設置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今天的中國,一項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在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健康中國建設步履堅實,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分醫七分護”,護理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擊疫情中,她們是“風暴眼”中的戰士;在產房,她們是“世上第一個擁抱你的人”;在重癥病房,她們搶救患者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們用愛心、真心、熱心、細心、責任心,以及專業知識為患者解除病痛,把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鐫刻在了心中。劉小娟、邢少云、甘秀妮、張穎惠、陳靜、趙雪紅、蔣艷……這7個閃亮的名字,是第49屆南丁格爾獎獲獎者的名字。細讀她們的感人事跡,我們會更加懂得她們辛勤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她們生動詮釋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值得學習和致敬。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健康中國”作為我國2035年發展總體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并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放眼未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老齡化社會的臨近,健康需要將呈現多樣化、差異化的特點,人們對護理的需求將更加多元化。前進路上,繼承和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以及南丁格爾“不畏艱險、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勇于獻身”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平凡之軀托舉生命之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以及國際人道主義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勿為有損之事”“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此刻,重溫100多年前的“南丁格爾誓言”,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信念薪火相傳,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毫不褪色,健康中國的畫卷正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鋪展。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廣大護理工作者要努力學習榜樣、爭當榜樣,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守初心使命,弘揚南丁格爾精神,積極參與健康中國行動,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以實際行動為健康中國增光添彩、讓明天的世界更美好!(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