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開展一次“三優”(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評選,每兩年開展一次“圣陶園丁獎”評選,成立教師心理疏導專家團……
去年教師節前夕,蘇州市政府頒發《蘇州市關愛激勵教師十條措施》(簡稱“惠師十條”),一份份“幸福禮包”陸續送至,彰顯著蘇州對教師群體不斷加碼的“寵愛”。
解教師之難、增教師之力、優教師之遇,一系列尊師惠師政策的出臺,讓蘇州教師們輕裝上陣、精神抖擻,用心用情為蘇州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評優、發獎杯、授牌匾,教師榮譽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早在2019年2月,蘇州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蘇州市中小學班主任激勵機制建設的若干意見》,讓蘇州教師心頭“暖烘烘”。實行班主任年限榮譽制度,對累計擔任班主任工作滿15年、20年、30年的教師分別頒發功勛紀念銅杯、銀杯、金杯,并且關注班主任群體的專業成長,提升崗位待遇。這讓又苦又累的“老班”多了一份榮譽感,激勵更多的年輕教師主動接過前輩的接力棒。
今年以來,蘇州市教育局又相繼出臺了若干政策,不斷構建完善蘇州市的教師榮譽制度體系。蘇州市教育系統“三優”評選,每年遴選認定一批蘇州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每兩年開展一次“圣陶園丁”評選,激勵廣大教師像葉圣陶那樣做老師;蘇州市教育世家推選,定期在連續三代及以上均有家庭成員(須為直系親屬)從教的家庭中推選一批“教育世家”,并頒發榮譽牌匾等。今年教師節前夕,共千余名教師獲得以上榮譽。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讓堅守成為習慣。”蘇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葛洵家庭是首批“教育世家”入選者。葛洵的祖父葛云書是江蘇省蘇州中學首位數學特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40余年;父親葛英從事數學教學工作36年,退休前任蘇州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葛洵已經從教17年,主持完成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SSCI論文和SCI論文近30篇。同時,葛洵的祖母和母親也是教育工作者。“入選‘教育世家’,是榮譽也是責任,我們一家三代70余年賡續傳承,未來還要將教育人生認真書寫下去!”葛洵感慨道。
提學歷、磨技能、傳幫帶,教師成長進程開啟“加速度”
今年暑假,蘇州市立達中學校的歷史老師顧燕過得特別充實,她在華東師范大學校園重新做起了學生,攻讀歷史學科教學專業的在職碩士研究生。“提升學歷有助于自身拓寬視野,我能夠積累到更多素養,再把這些能量輸送給學生們!”1993年出生的顧燕大學畢業后就入職當了老師,讀研是她一直的心愿。今年6月,市教育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的《蘇州市教育部門支持教師提升學歷實施辦法(試行)》讓顧燕在實現心愿的路上又多了一份“從容與淡定”。根據新規,顧燕取得在職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后,可申請報銷一定比例的培養費。
“我們支持教師在職進修提升學歷,打造教育人才集聚高地,培養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在市教育局局長周志芳看來,教師隊伍素養就是教育大廈的四梁八柱,為教師成長搭建多維平臺,是教育行政部門應盡之職。
近兩年來,蘇州市教師隊伍人才自主培養進程不斷加快。優化教師發展梯隊,加大教壇新苗、教壇新秀評選力度,擴大市學科帶頭人評選規模,完善教育人才專題研修培訓,分類制定新秀教師培育計劃、菁英教師培育計劃、卓越教師培育計劃等培訓方案,定期遴選優秀教師參與研修,持續為教師專業發展搭臺筑基。
目前,蘇州市教師發展學院正在推進“四有”好教師團隊、名師工作室、名師領航高研班、特級后備班等重點培養項目,促進青年教師不斷成長。2022年起,為助力中年教師專業再出發,蘇州市優質課評比單設出中年組比賽。與此同時,今年9月起,教師人數較多的全市學科優質課評比從每兩年舉辦一次調整為每年舉辦一次,為廣大教師創設更多比賽機會。
保待遇、給資助、寬限制,讓教師們“越努力越幸運”
加大資助力度,落實完善教育人才待遇保障,是蘇州惠師政策的重要內容。以姑蘇教育人才計劃為例,2022年以來,共評選認定239人,市級財政共發放安家補貼、生活補貼、一次性獎勵等獎補1800多萬元;完成項目資助第一批結項驗收、第二批中期檢查、第三批立項評審等工作,共計下撥資助經費將近500萬元,推進了人才項目評選與培育的一體化管理。
“我的專業發展瓶頸在姑蘇教育人才計劃中找到了突破。”吳中區木瀆實驗小學校長夏靜這樣總結自己的收獲。夏靜從教將近30年,長期致力于小學語文體驗教學的實踐研究。2017年,她一度遇到研究瓶頸,于是憑借著姑蘇教育拔尖人才身份申報了姑蘇教育人才專項,找到了轉機。2018年,在原來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夏靜探索了小學語文“體驗-建構”教學模式,通過答辯正式立項且獲得了23萬元研究經費。
研究項目有了扶持和托舉,夏靜更加全力以赴。她的實踐成果獲得蘇州市教學成果特等獎、江蘇省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并在2019年獲評姑蘇教育領軍人才。隨后,在項目探索和補助資金的加持下,夏靜又相繼獲得了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基礎教育成果二等獎,獲評正高級教師,可謂“載譽而歸”。
增強教師的獲得感在“放寬學科帶頭人職稱評審條件”政策中也能找到例子。去年以來,蘇州市推行教師專業進階與職稱晉升并行,放寬市級學科帶頭人評選中的職稱限制,不少從教多年的一線骨干教師,提前申報并獲評蘇州市學科帶頭人。“中級職稱就能當上大市學科帶頭人,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從該政策受益的蘇州市第三中學校教師朱翔感慨自己是一個“越努力越幸運”的蘇州教育人。
據統計,“惠師十條”出臺以來,744人獲評蘇州市學科帶頭人,獲評總數同期增長33.57%,其中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有155人獲評蘇州市區學科帶頭人,獲評總數同期增長16.5%。
關注健康、解決困難、定向慰問,家庭般的關懷暖人暖心
嚴格落實教師一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制度,逐步提高體檢標準,完善定期體檢項目;建設教師心靈驛站,成立教師心理疏導專家團,定期開展專項服務;加強困難教師檔案更新管理,建立重大節日對優秀教師、困難教師、退(離)休教師的慰問制度;宣傳一系列教師模范先進事跡,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郁氛圍……近一年來,蘇州市教育局出臺了多項政策,把“愛”送給更多老師。
“學校既要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理性評價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又要關心每一位教師的工作與生活,讓教師在學校里有存在感,在職業中有幸福感,這樣的教師才能持久地保有競爭力和戰斗力。”周志芳說。
吳中區蘇苑實驗小學的95后年輕教師張王明秀頗有感觸。“學校精心安排早飯、中飯,幫助外地青年教師解決住宿問題,還關注每位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在她看來,蘇苑實驗小學從個體、群體多方面、多維度,有力推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家庭般的關懷暖人暖心。“在學校勤勉校風感染下,我們青年教師會以拼搏為人生底色,成長學生、成就自身、成功學校!”張王明秀說。
全國第39個教師節即將到來,全市教育系統在新學期開學工作會議暨作風效能建設大會上發出“強作風提效能促發展”的號召。周志芳表示,要加強對教師的“嚴管厚愛”,堅持正面引導,加大對名教師的關心支持力度,注重發揮典型模范帶動作用,用身邊事身邊人感染教師、影響教師、教育教師。“對照上級黨委政府的殷切期望,對標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以嶄新的奮斗姿態,推動建設高標準現代教育強市,筑強新時代蘇式教育品牌。”(蘇報記者 袁藝 蘇報通訊員 潘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