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評論員 蘇醒
9月14日是中國網民節。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新聞還是視頻?現在的網友究竟愛看什么?“我是來看跟帖評論的”“刷帖先刷評論區”“評論比新聞還好看”……恐怕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網友的共識。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評論區為啥受網友歡迎。
“若批評失聲,則贊美無意義”。如果說視頻文章是正餐,那么評論區這片飯后小憩的自由空間,則早已是網友心中的“基礎設施”。一篇優質作品的評論區,也常常是妙語連珠,能夠引發更多讀者的共鳴。
“從電腦到手機;從博客到短視頻;從短信郵件到評論區……”似乎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已經離不開網絡。
而手機上幾乎所有的app都具有社交媒體的屬性,評論區熱鬧非凡。
“5分鐘看完一部片,7分鐘讀完一本書,10分鐘懂得一個王朝……”快節奏的資訊背后,越來越多的網友選擇先看評論區再看作品。從網民到網友,評論區打開了觀眾們情緒的話匣子?!皼]有互動的作品是沒有靈魂的”,一覽評論區,有直抒胸臆不吝點贊的行動派,有有問有答的互動派,有冷峻幽默的搞笑派,更有勤于寫“作文”普及相關知識的學究派……
評論區似乎是個舒適區,很多網友在這里得到回應,將評論區當作情感樹洞。“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蕪湖,起飛”(嗚呼,起飛)?“蚌埠住了”(繃不住了)……網友們不時發明的這些梗,也讓評論區和朋友圈一樣,成為一種即時分享的公共場所。有網友在評論區“找搭子”,簡單的問候得到了暖心的共鳴。在評論區中,觀眾可以針對所觀看的內容或事件,留下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這些情感可以是對內容的共鳴,也可以是自己的個人情感。
“高手在民間,高手也在評論區?!本W絡上這個現象已越來越清晰。我們可以發現在熱點信息或視頻下,網友們來自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城市,分享各自的觀點,平平無奇的帖子和視頻的評論區,暖評、快評、金句頻出。在一些經典影視作品的彈幕中,不乏“十級學者”的“神回復”,讓網友驚呼“評論比劇情更精彩”。
同時,評論區也能給一些失語人群表達自己的空間,仿佛給時光一種補償機制。比如說隨著老年群體漸漸加入到互聯網的場域,作為“網絡新人”,老年人的評論區似乎充實著網友們“最初”真誠表達模樣?!罢f者無心,聽者有意?!碑斎唬u論區一些沒有邊界的玩梗,或許會帶來一些誤會。而一些看似“真心換真心”的傾訴,有時則更像是一種與自己的內心獨白。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和人的交往越來越便捷,我們擁有各種即時通信工具。但某種意義上,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評論區作為情感樹洞,將網友的各種傾訴也曬了出來?!敖涣鳒贤?,其實并不難”,在網絡空間中我們要有傾聽者的胸懷,讓這世界的交流溝通多一種自然而然的渠道。
不可否認的是,維護評論區健康有序且生動繁榮,還面臨許多挑戰,關于“信息繭房”平臺算法也只是順勢而為。惡意刷評論、控評論,一些網絡暴力常常在評論區泛濫。而一些虛假信息、誤導發言、不良鏈接等,也時常在評論區出沒。不為眾聲喧嘩遮望眼,依法懲治這類網絡暴力和網絡不良現象,還需要網友的共同努力。
期待評論區的一片片小天地,能為網友提供傾訴和表達情感的寶貴空間,充滿溫暖的評論、智慧的思考、專業的解讀,拇指之間共同為真情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