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占我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超四成。隨著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激發出我國外貿新動能。今年前8個月,我國對152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12.62萬億元,同比增長3.6%,占我國外貿規模的比重達到了46.6%。(9月18日央視網-新聞聯播)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碩果累累。“一帶一路”倡議迄已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打造了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一大批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落地生根,為共建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一帶一路”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新局面,中國鐵路跑出了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速度”,中歐班列更是不斷用亮眼成績,串聯起了“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的親密友誼關系,推動全球互聯互通、互利共贏。
“一帶一路”是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體現和象征。在福建廈門,116條“絲路海運”航線通達43個國家和地區的131個港口;在陜西西安國際港站,每天平均1小時40分鐘就有一趟中歐班列開出或抵達;在江蘇連云港,今年1—8月中歐班列共開行418列,同比增長6%……從海上航線到陸上“鋼鐵駝隊”,再到空中絲路,四通八達的物流網正在創造更多經貿合作新機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各國開拓出一條通向共同繁榮的機遇之路,更為中國開放發展開辟了新天地,越來越多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省份,正在從開放末梢轉身開放最前沿。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中國已同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以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為支柱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寫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生產要素在亞歐非大陸上加速流動,各種有形、無形的貿易壁壘被打破。世界銀行測算,“一帶一路”框架下有關交通項目的全部實施,到2030年有望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使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十年的實踐證明,“一帶一路”是造福世界的“發展帶”和惠及人類的“幸福路”。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穿越千年、綿延萬里的古老絲路,因“一帶一路”倡議而重現榮光,開辟了經濟增長的新空間,已發展成為許多國家共同參與的事業、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合作平臺。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始終不渝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中國持之以恒務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織牢“發展帶”、鋪實“幸福路”,展現天下情懷、開放氣度、共贏精神,必將持續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動力。(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