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無錫:從“太湖明珠”到“海藏咽喉”,以“比特”為媒開啟東西部協作新篇章

 從“太湖明珠”無錫到“海藏咽喉”海東,高鐵需要11個小時,飛機為2個半小時,能不能更快呢?答案是16毫秒(ms)。

  6月初,中國電信無錫分公司開通一條從無錫到海東的16毫秒高速鏈路,這意味著兩地間傳輸時延大大下降,可滿足智能算力的數據傳輸要求。9月13日—15日,由三大運營商和無錫數字經濟企業組成的代表團前往海東,簽約落地江蘇首批12個“數據援青”項目,這是落實蘇青兩省座談會和8月31日兩地政府云端簽約的實際舉措,更是兩地數字經濟領域的首次合作。

  融入“東數西算”國家戰略,數字經濟時代,無錫與海東以比特為媒,找到了東西部協作新的打開方式。


  數據“跑”起來,山海路可平

  化隆拉面、民和土豆、樂都牦牛肉是海東市的農產品“三件寶”。多年來在“以農聯農”等形式帶動下,無錫與海東加強產業合作、干部交流、技術人員掛職、醫療教育共建交流,對口協作結出豐碩成果。

  而今,數字經濟帶給這座城市的新變化撲面而來。

  環繞城區的山脊上,風力發電機葉片緩緩轉動,光伏面板將高原豐富的日照轉化為電能。據介紹,整個海東地區清潔能源發電總裝機率達到92%,而這其中就蘊藏著數字經濟至關重要的生產資料——綠電。

  隨著國家“東數西算”戰略的推進,支撐算力需求的用電量激增,不僅給發展數字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用電成本,還面臨著“雙碳”背景下的環境制約,而“綠電”正是解決諸多矛盾的鑰匙。無錫市大數據管理局相關人士透露,無錫大數據產業平均電價在0.78元左右,而海東僅為0.38元。“按照我們數據中心年用1.3億度電來算,如果把智能算力相關業務放到海東,僅電費一塊每年可省下1800萬元左右。”中國電信無錫分公司總經理葉輝說。

  如此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從無錫到海東低時延的16ms高速鏈路如此重要了。“要致富先修路”,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跑”起來,山海路可平。據了解,此次首批簽約的無錫12個“數據援青”項目中就包括了兩地中國電信分公司簽訂的“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融合發展”相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無錫公司將利用海東的智能算力開展AI模型訓練業務,“不僅節約了電費,還為公司擴大了存貯和計算容量。”


  比特換瓦特,數據撬動新增長點

  “東數西算”帶動了算力產業鏈的發展。海東市大數據服務中心主任安志忠介紹,搶抓“東數西算”戰略機遇,近年來聚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據算力分析、數據存儲災備、數據應用市場,海東匯聚一批數據資源、落地一批重大項目、招引一批頭部企業、培育一批重點產業,“到2025年底大數據產業規模將力爭達到50億元以上。”

  以比特換瓦特,數字經濟成為新的撬動點。江蘇意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建功帶著數據援青的“使命”而來,在兩天的參觀考察中發現了不少業務增長點。意源科技是一家提供商用密碼服務的信息安全類企業,此次簽約內容主要是為海東大數據產業提供數據安全協作幫扶。“參觀了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等產業平臺,并了解到無錫大數據龍頭企業在當地的先期布局,新的合作點已經浮出水面了。”

  無錫數據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青海數據湖都隸屬于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借助“數據援青”東西部協作的契機,兩地數據湖快速達成了合作意向。“無錫數據湖將把部分災備數據存貯業務放到青海。”公司總經理張琦介紹,“海東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電價優勢更適合災備數據存儲,成本也比無錫低很多,這為我們的業務擴容帶來了較大的空間。”

  據了解,此次無錫簽約的12個項目,涉及數據交易流通、數能融合、數據運營、數據安全等領域,除三大運營商外,生態龍頭企業無錫大數據交易公司、朗新科技、京東智能城市無錫科技公司等,在數據算力遷移、遠程算力訓練、數據渲染、數據災備等方面簽約部署,這也是兩地圍繞大數據全產業鏈開展的首次合作。


  數據流帶動,以變量實現增量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無錫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在這樣的背景下,“數據援青”不僅是輸送項目,更應該是以無錫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帶動海東相關產業放大比較優勢,實現最大變量。

  今年8月31日,無錫與海東簽訂了《共建青海零碳產業園合作協議》《“數據援青”戰略合作協議》《青海零碳產業園大數據戰略協議》《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青海大學分中心建設項目合作共建協議》,“數據援青”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

  中國電信海東分公司總經理李海峰表示,目前西部主要承擔的是數據存儲、數據訓練等職能,但是隨著東西部合作的延伸、拓展,西部將在算力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東部的數據賦能。“東部有數據資源、人才資源、資金資源方面的優勢,在加大東西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東數西算’正全速推進,”他說。

  無錫市大數據管理局局長胡逸認為,“數據援青”第一批項目落地,將進一步優化兩市算力資源空間布局,助推大數據產業集群建設。“當然這其中還有很多涉及技術和‘人’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說縮短數據時延,讓西部智能算力得以釋放,比如說大數據人才的培養。”他表示,“數據援青”的落腳點是項目、是產業,但最終目的是加快兩地的全面數字化轉型。“海東市正在建設城運中心并實現一些數字化場景的落地,無錫能夠為其提供成熟的案例和經驗。”

  此次,無錫代表團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也在與無錫對口幫扶海東市前方工作組的座談中,傳遞了異地培養大數據實用型人才、行業協會成員單位互訪等意向,為共建產業生態作出貢獻。

  數字經濟引領,產業共贏、平臺共享的“互嵌式”協作新模式開啟了兩地合作新篇章。從太湖到河湟,數據流帶動著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奔騰向前。(高飛)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