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城市,旅游始終是蘇州的城市光環和閃亮名片。9月20日,全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召開,旗幟鮮明地提出“打造一批更具辨識度、影響力的新IP”,吹響了全力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新號角。
既有山水靈秀的顏值,又有人文鼎盛的故事,還有時尚繁華的氣質,蘇州的旅游資源向來豐富而多元。站在新的起點,如何塑造更多的蘇州旅游IP,讓世人不僅領略到古韻悠長的“老蘇州”,更能欣賞到青春煥發的“新蘇州”、開放包容的“洋蘇州”?事實上,從大會上發布的《關于推動蘇州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中,人們已能從IP的布局之變中,讀懂蘇州旅游產業的“詩和遠方”。
固本開新,守護古老蘇州
一座姑蘇城,半部江南詩。打開這座“最江南”的城,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方式,但是位于古城東北隅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一定是繞不開的存在。
游客排成長龍只為聽一曲《聲聲慢》,一款馬面裙冰淇淋成了爆款火出圈,新開的“姑蘇市井生活館”成為熱門打卡地……近年來,平江路似乎成了“網紅孵化器”,而背后的原因很簡單——平江路本身就是一個蘇州的超級IP:自帶流量、自帶話題。
從空中俯瞰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只見這片116.5公頃的土地上小橋流水、幽巷曲折、古建林立,薈萃了蘇州古城的厚重歷史和獨特氣韻。“人道江南好,此地最姑蘇。”來自山東的游客范亦卓在朋友圈中這樣寫道,在她看來,如果沒有逛古街、賞園林、聽評彈,蘇州之行似乎就失去了靈魂,算不得真正來過蘇州。
問雅拙政,尋夢江南。近日,2023年度江蘇省智慧文旅示范項目名單及培育項目名單公布,蘇州古典園林多媒體藝術展演項目“拙政問雅”成功入選。集非遺文化精品、園林藝術空間、吳門書畫文化于一體,通過燈光藝術、投影互動、聲境營造等表現形式,“拙政問雅”項目營造出海納時空的非凡意境,今年以來火爆多個新媒體平臺,讓拙政園從早到夜人氣爆棚。
“‘拙政問雅’項目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依托了拙政園這個最大的園林IP。”景天城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施莉婭全程參與了“拙政問雅”的策劃與打造,在她看來,拙政園是古典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更是蘇州園林的典范之作,這份不可再生的人類文化遺產,是蘇州最具核心競爭力的文旅品牌。
既有商業繁華,又有市井煙火,山塘街平均單日客流超過8萬人次;創意作品、本土美食和藝術文創精彩紛呈,同里古鎮創意夜市吸引大量居民和游客前來“趕集”;隊如長龍,一票難求,蘇州博物館本館和西館始終“高燒不退”……這個暑期,蘇州傳統熱門景點依然是旅游市場的“流量擔當”。
“食四時之鮮、居園林之秀、聽昆曲之雅、用蘇工之美,蘇州鮮明的江南文化特質,是最具辨識度和影響力的旅游文化符號。”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周永博認為,蘇州的旅游產業發展,一定要堅持整體保護的理念,用心呵護蘇州的古街古巷、古村古橋,讓游客來到這里能夠品味到傳承千年的“老蘇州”。
精雕細琢,煥發青春蘇州
從蘇州古城最高點北寺塔環視,近處河街相鄰、小橋流水,遠處高樓林立、四角山水,構成一幅古今同框、新老對望的獨特風景。立足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旅游資源,蘇州正在全力塑造新的城市旅游IP。
園區即景區、商務即旅游。作為全國唯一商務旅游特質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金雞湖景區已經成為向海內外游客展現蘇州都市風貌的“人間新天堂”。文化會展、時尚購物、休閑美食、城市觀光、中央水景等五大功能區,以全新思維詮釋著蘇州現代旅游的魅力,蘇州中心、東方之門、音樂噴泉、月光碼頭、誠品書店等十大景觀,給市民和游客帶來時尚繁華的感官之旅。
“早晨沿金雞湖跑步健身,中午在附近用西餐,周末還可以帶著孩子去誠品書店讀書學習。”來自西班牙的卡洛斯定居蘇州多年,在一家大型跨國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他說,“蘇州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既有美麗的風景,也有時尚的商圈,讓我感覺像是住在花園里。”
從打造“城市花園”到打造“花園城市”,蘇州始終用造園的理念和手法,以景區標準精雕細琢旅游資源。
既宜居宜業,又宜游宜樂,說到近年來蘇州崛起的大型旅游IP,非太湖科學城功能片區莫屬。這里西側湖波浩渺,南側山巒疊翠,區域內擁有杵山生態園、太湖公園、太湖濕地公園、西京灣花海等自然景點,中間鑲嵌著眾多村落田園,每到節假日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來觀光休閑。
“當前,我們正加快生態廊道建設,將各類生態資源、科研院所、田園聚落以綠道體系有機串聯,打造出集慢行交通、休閑度假、鄉村體驗、體育運動、科研創新于一體的生態人文空間。”太湖科學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旅游品牌不斷塑造,旅游景區持續升溫。本月初,蘇州樂園“水陸狂歡季”正式收官。從盛夏到初秋,74天時間里,雙園營收和客流雙雙突破往年紀錄,其中森林世界營收和客流同比增幅134%、96%,森林水世界營收和客流創開園以來歷史新高。整個暑期,小紅書相關話題曝光量破百萬,抖音相關話題曝光量超1.6億次,景區官方抖音多次位居蘇州游樂園人氣榜、收藏榜、熱銷榜第一名。
“襟江帶湖、山水環繞,又擁有豐富的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蘇州從來不缺少旅游資源。”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屠立峰認為,面對文旅融合加速發展的趨勢,應當在加強歷史文化資源整體保護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年輕群體需求,充分發掘創意元素,打造持續賦能的文旅品牌。
文旅融合,描畫未來蘇州
當前,我國旅游市場已經從大眾旅游時代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如何加快蘇州旅游業轉型升級步伐?在全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上,《關于推動蘇州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發布,明確提出努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描繪了蘇州旅游產業的“詩和遠方”。
姑蘇古城,蘇州之核。2500多年城址未變,世所罕見,這讓蘇州古城享譽中外。方案中提出,“推進古城開放式景區建設,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整體打造古城”,進一步強化蘇州古城的內核地位。
一條古街老巷、一幢地標建筑、一個菜市場,甚至地鐵口的一棵柿子樹,都有可能成為網紅打卡地,這樣的故事在古城可以說屢見不鮮。近年來,圍繞“城區即景區、旅游即生活”的發展理念,姑蘇區持續推進古城保護更新和文旅品牌塑造——
2014年,蘇州逐步構建數字化保護系統,目前已完成以古城為核心的420平方公里實景三維模型;2020年,“古城細胞解剖工程”展開,54個街坊、14.2平方公里的每一個“細胞”都得到全面深入的畫像;今年6月,“平江九巷”項目啟動,打造集古城保護樣板區、蘇式生活示范區、傳統文化展示區、時尚產業策源地于一體的綜合性片區,進一步強化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品牌形象。
蘇州依太湖而興、因太湖而盛,太湖是蘇州的“母親湖”。本次全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上,提出了打造太湖旅游IP的響亮目標。事實上,打響太湖名片,淬煉獨特IP,蘇州有責任、有基礎、有條件——
太湖面積近2500平方公里、湖岸線約400公里,約70%屬于蘇州。而在環太湖城市群中,蘇州的人口總量、經濟體量、遺產數量等主要指標均位列第一。本次大會上,太湖博物館、太湖水文化館、太湖研究院正式揭牌建設,就是要瞄準“世界級生態湖區、創新湖區”的目標,全面融入環太湖科創圈、環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因地制宜推出更多特色文旅項目,更好地展現蘇州太湖的山水風光、鄉村風情和人文風貌。
從推進休閑街區建設到打造特色古鎮,從推動住宿業集聚發展到元宇宙賦能旅游場景,再從創意開發“水上游”產品到促進體育賽事與旅游活動緊密結合,方案提出的一系列目標任務和具體舉措,彰顯出蘇州全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信心和決心。
“IP是數字時代具有元典意義的一個品牌概念,積極傳播江南文化、賦能美好生活、展示城市形象,布局旅游IP,我們看到了蘇州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的萬千氣象和美好前景。”文旅中國智庫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繆智表示。(蘇報記者 彭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