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庭院經濟”首度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上半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實際增長7.2%。“庭院經濟”正成為各地探索拓展農民增收來源的新路徑。
立足全市35萬農家小院,近些年,興化市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組織開展美麗菜園、美麗庭院“雙美創建”,加快鄉村旅游、農耕體驗、電商直播等新業態向庭院集聚,28900個美麗菜園使全市農戶增加收入2600余萬元,實現了鄉村環境美化與村民居家增收的“雙贏”,有關經驗做法,被國家鄉村振興局向全國推廣。
深挖潛力,農村庭院價值和顏值“齊飛”
初秋,興化市大垛鎮塘港新村丁家自然村。臨近中午,翟錦星大媽坐在巷子里的石凳上,邊剝青豆邊和鄰居拉家常。巷口旁的“美麗菜園”內,山芋、韭菜、青菜、香蔥、青豆等蔬菜長勢喜人。
而在兩年前,這個美麗菜園的前身卻是旱廁、豬圈等的聚集地。“臟亂差臭!”翟錦星說,經過整治后,大伙在小菜園種些時令蔬菜,好吃又健康,吃不完的還可以賣了掙“外快”。塘港新村黨總支書記翟錦年告訴記者,依托村里兩家企業,丁家自然村小菜園產出的各類蔬菜不僅滿足了村民日常需求,還銷售到企業食堂,年銷售額約3萬元。
興化的特色在水、優勢在農,從古至今延續著“傍水而居、團狀聚集、房前屋后自帶庭院”的習俗傳統。如何用好閑置空間釋放庭院經濟潛力,變“方寸地”為“聚寶盆”?
興化市的做法是,組織開展美麗菜園、美麗庭院“雙美創建”,發動群眾清理出房前屋后的荒地、廢棄地、邊角地等公共空間,以“十佳鎮”“百佳村”和“千佳戶”評比為牽引,打造具有鄉土特色的“美麗菜園”。目前,全市累計建成200個“美麗菜園”示范村、2000個“美麗庭院”示范戶,近3萬個美麗菜園增加全市農戶收入2600余萬元,實現了鄉村環境美化與村民居家增收的“雙贏”。
開展“雙美創建”不僅實現了環境提升和農民增收,也有助于弘揚良好家風、建設文明鄉風。在海南鎮劉澤村,20余畝的綠化帶改建成小菜園,帶動村民積極認領管護,還省去了綠化維護成本;方保安老人在自家庭院栽培迎客松、五針松等盆景,引領村民庭院“曬美、比美”成熱潮。海南鎮鎮長王道斌深有感觸:“低頭種菜,抬頭看景,這是我們的生活;產業興旺、村民增收,這是我們的目標;鄰里和諧、鄉風文明,這是我們的追求。”
以“特”制勝,克服“小、散、弱”先天不足
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內容。近些年,全省各地立足“小庭院”,在特色種養、生產加工、綜合服務上涌現出一批發展典型,形成了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9月5日,江蘇省在興化市舉辦全省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工作交流培訓會,與會領導專家的共識是,特色化發展,是有效克服庭院經濟“小、散、弱”等先天不足,塑造有特色、有市場、有競爭力的新業態的重要舉措。
沿著昌榮鎮鹽北村萬昌自然村主村道一路向北,顧木匠展館、垛上耕耘文創館、創客中心、直播中心等分布在兩側。鹽北村黨總支書記劉劍告訴記者,他們成立了興化市首家村級文旅公司,深度挖掘“寧可不建樓房,也要送孩子上學堂”的教育文化價值,吸引青年創客集聚,開發了“狀元米”“狀元酒”等系列農副產品,實現了強村富民。
記者走訪興化4個鄉鎮發現,以休閑研學、賽事體驗、創客集聚為代表的三種“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在當地已漸成氣候,正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來到千垛鎮東旺村的柯藍賓館,記者還未進門,耳邊已傳來陣陣談笑聲,這是從上海過來旅游的客人。依托全球“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垛景區,當地政府引導村民開辦農家樂、民宿,加速釋放庭院經濟效益。“景區探索出‘兩季觀賞’,形成可持續的文旅賣點,把天南地北的游客留下來。”柯藍賓館老板蔣忠維從農家樂做起,如今拓展到“農家樂+民宿”,兩個“小庭院”年收益近20萬元。
聯動發展,拓寬庭院經濟增值增效空間
這些天,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劉澤村黨總支書記李春寶一直琢磨如何做大庭院經濟,拓寬農戶庭院增值增效空間,“我們想以劉澤村為中心,嫁接附近新伍村的小龍蝦產業優勢,融合休閑研學、美食品嘗、親子互動等功能于一體,吸引更多人前來打卡,把好風景變好‘錢景’。”
堅持效益優先,把農戶庭院“方寸地”打造成增收致富的“聚寶盆”,省鄉村振興局提出,要立足資源優勢和自然條件,順應產業發展規律,有效對接市場需求,加強庭院經濟經營戶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生產經營主體聯動發展、建立利益聯結關系,促進庭院經濟融入、延展產業鏈,提高市場競爭力。
千垛鎮黨委副書記錢怡告訴記者,目前當地已加強與國內知名旅行社合作,做好“引人”文章。下一步還要圍繞旅客的真實需求,有針對性推出水上線路、夜游線路,引導庭院經濟經營戶抱團發展,打造文旅夜消費場景,做足“留人”文章,提升鄉村旅游競爭力。
“庭院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助力。”揚州大學園林學院教授繆旻珉認為,要強化人才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支撐,匯聚各方資源下沉賦能庭院經濟,使之形成規模效應,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做大增收致富“聚寶盆”,興化已有動作:出臺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政策,建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暢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進村”;大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選派33名科技人員強化對庭院發展特色種養的科技指導;組建網絡名人聯盟黨委,開展網絡名人“百村千社萬戶”鄉村行,助力特色農產品“漫步云端”,加快建成一批鄉村振興中心鎮、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