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細雨霏霏,泗陽縣城區的“女人街”上,依舊人流如織,熱鬧非凡。市民張海洋帶著妻兒在小西湖公園的停車場很快找到了車位,按照箭標要求停放好車輛后,徒步邁向“女人街”。長期以來,城市核心區的停車問題一直困擾著市民和城市管理者,為治好這一“城市病”,泗陽縣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從群眾角度出發,走“心”走“實”為民辦實事,多渠道增加機動車泊車位,下大力氣推動文明停車、規范停車、有序停車,打造化解“停車難”樣板。今年以來,泗陽城區累計新增停車泊位2000余個,新劃非機動車停車線88390余米,極大滿足了廣大市民的停車需求。
城市是一個復雜變化的系統,組成城市系統的各要素間存在著復雜的變化關系。要解決好“停車難”,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要答好一道綜合性“考題”,而參與解答這道“考題”的主體,涉及了各個政府職能部門,只有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個人相調適的智慧治理架構,才能夠將共識力轉化為行動力。
近年來,泗陽縣在解決“停車難”這個問題上推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舉措:有建騰并舉逐步增加泊位供給的“加法”,也有盤活資源提升泊位利用率的“乘法”。同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把泊位供給納入“算法”??梢哉f,立足“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僅改變了城市“面子”,也改善了惠民便民的“里子”。今年非道路的機動車泊位實施計劃出臺后,泗陽縣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相互協作,現場會商,因地制宜設置停車泊位,達到機動車泊位與非機動車泊位設置的有序統一。
在此項工作推進過程中,泗陽縣科學規劃,合理劃分,將部分商鋪門前設置在靠近路牙石或者綠化帶的機動車泊位,直接改設到商鋪門前;而在路牙石或綠化帶邊的機動車泊位,充分利用空間,設置便于市民就近停放非機動車。對城中綠地較大的出入口兩側增設機動車泊位,同時,該縣還優化市政設施,增加空間設置機動車泊位,把固定機動車泊位標線尺寸及停車箭頭位置實現城區統一標準。對原設置在泊位中間的箭頭進行清理改設;對垂直停放的機動車泊位前空間較小的,將停車方向由駛入改為倒入,便于車輛停放及停正。據該縣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泗陽縣計劃明年全城區垂直車位全部改為倒入,讓市民養成習慣,實現快速停放。
非機動車“任性”停放問題也是“久治不愈”,不僅降低了城市的“顏值”,也影響了過往車輛、行人的正常通行。為了有效減少這一亂象,泗陽縣在商鋪主門兩側、街區較為狹長地帶等地劃定停車線,擴充出數萬個非機動車泊位。新施劃停車線醒目清晰、整齊美觀、一目了然。在提升市容市貌的同時,也便于學生、商戶、行人等規范停放,有效緩解城區非機動車停車亂、停車難、阻礙交通的難題。
要規范停車秩序、解決“停車難”問題,就必須樹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將群眾關于解決“停車難”問題的建議落到實處,不僅體現了泗陽縣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民生溫度,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記者丨泗陽縣融媒體中心 史向華 王慶云 倪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