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的哈爾濱阿勒錦島國家濕地公園,葳蕤草木間,鳴囀之聲不絕于耳。在濕地深處,一處被迷彩布嚴實包裹的簡易棚內,一雙眼睛正緊緊盯著相機取景器,一動不動。
正在拍攝的人叫周岳峰,是一位鳥類攝影愛好者,熟悉的人都叫他“鳥專家”。拍鳥21年,周岳峰對哈爾濱的鳥早已如數家珍。而20多年前,他還是個“門外漢”。
曾為攝影記者的周岳峰,退休后仍然拿起相機四處記錄。讓他決定專注拍鳥的,是一本關于鳥的讀本。“書里鳥的插圖全是外國的,我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想自己拍,拍全100種鳥,我也出本書!”
周岳峰拍的攀雀
與那些為了娛樂而拍鳥的攝影者不同,每次拍完回來,周岳峰都會進行照片整理和詳細記錄。在不斷了解和熟悉中,周岳峰對鳥的喜愛也不斷加深。“拍鳥最不應該驚擾他們,而應通過長時間駐點,讓鳥適應環境變化。這樣才能走進它們的世界,真正了解它們。”周岳峰說,每每拍攝前,自己都會提前一周搭好迷彩掩體,讓鳥兒適應周邊環境變化。在他的鏡頭里,見不到鳥兒驚慌失措的眼神,更多的是閑庭信步、款款走來。記錄鳥兒戀愛、產蛋、養幼鳥等生活細節時,周岳峰越發地想為這些可愛精靈做些什么。
“那幾天可把我忙壞了,就為讓鳥兒適應鳥窩的移動。”2010年,周岳峰在帽兒山上發現了一窩紅尾伯勞,但附近伐樹的聲音讓他不禁擔憂起來。他知道無法阻止伐樹,所以和工人商量,將鳥巢附近的樹推遲砍伐了幾天。“我趁著鳥媽媽外出覓食,每隔幾小時將鳥窩挪動幾米,看到鳥媽媽回來能找著窩喂食我就放心了。”三天時間,周岳峰將鳥窩挪了20米,最終安置在了安全的樹林里。
多年的拍鳥生活,讓周岳峰也成為城市濕地生態的變化的見證者。“以前阿勒錦島只有20多種鳥,現在已經能發現100多種。以前不常見的鸮類、黃鸝,這兩年也能看到了。”2019年,周岳峰的《走進鳥的世界:青少年生態文學科普讀本》如愿出版,其中大部分都是城市濕地的鳥。周岳峰說:“我就是想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愛鳥、護鳥隊伍中,讓這座城市鳥語花香。”
如今,78歲的周岳峰仍堅持每天來濕地里走一圈,不僅是放不下這群“濕地精靈”,更是“巡邏”保護這方城市“凈土”。觀察鳥的動向,扶起鳥窩邊踩倒的蘆葦,勸導文明拍鳥……周岳峰說:“拍鳥我算不上專業,但我愛這些鳥兒,希望能通過自身行動,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對生態環境的關注與愛護中來。”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王心婷 強慧娟 唐磊 郭凱偉 雷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