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仲
“情系江蘇、共筑夢想”。時隔四年,第三屆江蘇發展大會將于5月20日強勢歸來。以鄉情為媒,以發展為主題,海內外江蘇鄉賢將齊聚一堂,交流互鑒,共同謀劃江蘇未來發展。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況且來的還是“家鄉人”。江蘇發展大會,參會嘉賓呈現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與江蘇緊密度高。或生于斯長于斯的“老江蘇人”或是有著密切聯系的“新江蘇人”。不管他們身處何方、擁有著怎樣一份事業,此時此刻,我們似乎可以通俗地統一稱之為“老鄉”。
濃濃桑梓情,鄉賢赤子心。一聲“老鄉”無形當中拉近的就是距離。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鄉土”就懷有深厚的情感,鄉土情結或者家鄉情懷已經內化為一種集體的無意識,這種原始情感可以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橋梁與紐帶。這是家鄉發展大會廣邀海內外知名人士回鄉共襄發展大計的意義,也是家鄉發展盛會能夠成功邀約的原因。
家鄉發展需要強化競爭優勢。邀請赤子回家,江蘇發展大會打造的是鄉賢匯聚的平臺,不僅要通過這個平臺展示家鄉的變化和前景,更是要通過構筑強大的朋友圈形成家鄉發展的同心圓。參會的海內外嘉賓,他們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他們不僅自身是人才資源、智力資源,其成功的背后還蘊含著巨大的人脈資源、創新資源、資金資源或者項目資源。在求賢若渴、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今天,從家鄉走出去的新鄉賢們更應該成為借智借力的對象,要通過禮遇、服務,創設條件與便利,更好地讓他們把“家鄉情懷”轉化為建設家鄉的動力。
家鄉不僅是安放鄉愁的故土,更是創新創業的熱土。本屆江蘇發展大會遴選了20多個具有一定代表性,示范性強、特色鮮明的重大項目會上簽約,其中包括一批百億級及以上項目。不少參會嘉賓提出了個性化合作需求,把建言獻策與引智引資相結合,深度挖掘合作空間、指導交流合作的對接,江蘇發展大會打開的只是人才與家鄉雙向奔赴的開始,理想的狀態就是讓鄉愁不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催生出“歸巢效應”。不過,鄉愁只是回歸的催化劑,最終能不能催生出“歸巢效應”,還取決于諸多因素比如城市的營商環境、創新指數、發展前景、宜居程度,諸如此類。
家鄉發展,是共同的期盼,也是共同的事業,要凝聚發展的智慧與合力。江蘇名人輩出,這個顯著優勢與高端資源理應要利用好,要拿出最大誠意,創設最優環境,激發各類鄉賢的活力,讓他們成為江蘇創新創業的動力源泉,讓鄉情轉化為落地的成果,轉化為造福桑梓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