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集體采寫
桂子飄香,蟹肥菊黃;市聲喧沸,人潮熙攘。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超級黃金周”,一組組數據格外滾燙——
南京上榜“全國十大熱門旅游目的地”城市,節日期間,南京文旅消費總額,重點景區、文博場館接待游客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南京納入監測的重點景區景點、鄉村旅游、文博場館,8天接待游客量達1618.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19.6億元;
南京重點監測的135家商貿企業,8天“攬金”46.9億元,到店客流量超1600萬人次。
……
強勁的市場數據、火熱的消費畫面,充分展現了南京城市經濟持續向好的“景氣度”“人氣值”。
這個“超級黃金周”,于南京而言,意義不止于紙上的統計數據。
過去的8天,既是難得佳期,也是一次大考;既為南京帶來旅游市場經濟數據的高峰,也是對城市形象的一次重要評分。如何營造近悅遠來、歡樂祥和的良好氛圍,確保城市安全有序、市民游客安心舒心?
南京,這樣作答。
彰顯城市魅力:汲古潤今、斯文在茲
中秋月圓夜,華燈初上時。夜間的夫子廟景區,人頭攢動、笑語盈盈。“總要來趟南京吧。吹吹秋日晚風,感受金陵古韻。”來自成都的張漫和同學一道,登上畫舫,夜游秦淮,“從小就從課本上知道了夫子廟,讀了朱自清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更是十分向往。我和同學早早決定,國慶到南京來打卡。”
古老與現代,一步跨千年。
盛夏七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實地考察古城保護和文化傳承并深刻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
總書記目光深邃、語重心長,望向歷史的深處,也指明城市的未來。
何為一座城市的魅力?既在于她的山水、風景和建筑;更在于她的根脈、精神和稟賦。
何為南京的城市魅力?因為她龍盤虎踞、江河毓秀,因為她汲古潤今、斯文在茲,因為她弦歌不輟、與時偕行。
這段時間以來,“城市漫步”成為年輕人打卡一座城市、探尋城市魅力的流行方式。“走讀金陵”活動的組織者王振東是一名“90后”,大學畢業后來南京工作,空閑時間走遍了大街小巷。“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肯定有獨特的魅力。”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用腳步感受南京的城市魅力,用身心感悟南京的古今傳奇。
漫步南京,“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歷史文化融入城市肌理,山川賦其形表,人文賦其靈魂,美哉斯城,壯哉斯城!
何以南京?生態反哺,刻畫城市的風景氣度;文脈雋永,積淀城市的文化厚度;砥礪進取,標注城市的創新高度;近悅遠來,傳遞城市的生活溫度。
新的時代,如何更好彰顯城市魅力?需要我們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走近文化的過去,才能走向文化的未來。”市委主要領導說,守住城市的文化魂,城市的氣質就能自然散發。
10月2日,在《拔根蘆柴花》與《康康舞曲》的歡快旋律中,2023南京森林音樂會圓滿收官。5天5場,近400位藝術家、超萬名現場觀眾、2500萬人次線上觀看量。世界“文學之都”讓文學與音樂在“森林”中完美交融,帶來獨屬于南京的古典浪漫。
城市魅力,不僅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氣質形象,還激蕩起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經濟脈動。
中秋節前夕,滬寧沿江高鐵正式通車運營。一脈貫通,龍吟江南,穿越青山綠水,連接城市鄉村。在這個“超級黃金周”,眾多南京市民坐上高鐵追尋“詩與遠方”,五湖四海的游客也懷揣憧憬“遇見寧”。
人為標尺,城以文興。安全有序、文明有禮、城市有愛的南京,以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事作于細的繡花功夫,繪就好“豐”景,“繡”出城市美。
激蕩市場活力:雙向奔赴、優化供給
“在夫子廟、老門東嘗了南京小吃,到中山陵音樂臺聽了森林音樂會,今天逛逛傳說中的‘中華第一商圈’,嘗鮮新開的餐飲首店,下午再去購物……”正拉著行李箱逛街的林女士對記者說,“南京不愧是旅游熱門地,人氣太旺了,商場也有很多優惠活動,下次假期會考慮再來‘二刷’。”
林女士為自己規劃的“南京攻略”,也是一份南京假期旅游的典型樣本。
假日消費,向來是觀察經濟走勢的重要窗口。這個“超級黃金周”,南京消費市場延續火爆態勢,“吃、住、購、游、樂、娛”六大行業全線飄紅。強勁的向上勢頭,是消費市場恢復的生動縮影,也是城市經濟穩中向好的有力證明。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商務部將2023年定為“消費提振年”,奠定了全年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總基調。從年初開始,南京就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千方百計提升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牽引帶動作用。
何為一座城市的活力?既在于她的人口、產業和文化;也在于她的消費、服務和煙火氣。
長達8天的假期里,文旅、餐飲、住宿、零售等行業的繁榮景象令人印象深刻。景區接待量不斷刷出新高,酒店入住率進一步攀升,商超餐飲客流增長幅度驚人……在看似枯燥的數據背后,是花團錦簇的消費場景。看看這熱鬧的市場,感受這噴薄的熱情,讀懂黃金周,也就讀懂了城市經濟的“含金量”。
今年以來,“總要來趟南京吧”話題持續發酵。這句話是期盼,是邀請,更是雙向奔赴的約定。而在如何滿足游客更美好、更多元的消費需求上,南京從不會令人失望。
和林女士不同,一些市民游客的選擇沒有那么“典型”,卻同樣精彩紛呈、有滋有味。他們在國際慢城的田野里賞秋花聽民樂,在石臼湖畔的星空下看焰火觀天文,在熙南里逛燈市打卡非遺文創,在國創園“遇見”古埃及和印象派,在江心洲生態科技島騎行漫步;甚至,干脆選一家酒店、民宿,來一回“躺平游”……
在這些“非典型”游客身上,我們看到了南京更多的“打開方式”。從鄉村游、夜游到研學游,從國潮古風、運動潮玩到小眾輕奢,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新線路、新玩法、新亮點目不暇接。正是這些供給端的“上新”,對接了游客新的消費預期,也滿足了市場日益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趨勢。
如林女士所言,南京這座城市值得“二刷”“三刷”乃至“N刷”。未來,隨著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南京將不斷從供給側著手,推動消費結構優化、消費模式升級、消費層次提升,持續激活消費新動力,形成新的市場增長點。
這樣的南京,必定會讓人一見如故,再見如新。
“超級黃金周”落幕,四季度“收官戰”號角已然吹響。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發揮好消費“主引擎”的牽引帶動作用,就一定能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實現經濟整體好轉、總體回升,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匯聚發展動力:文明有序、向上向善
這個“超級黃金周”,南京天氣涼爽,城市交通卻熱力十足。導航地圖上,熱門景區、高鐵車站、商業鬧市周邊道路不斷變紅。
數據顯示,9月29日至10月6日,南京鐵路、航空、長途汽運共發送旅客299.2萬人次,到達旅客298.73萬人次,同比2022年均增長一倍多。
城市安全、秩序井然,是享受假日幸福時光的前提。
長假期間,南京警方最大限度將警力投入一線、壓到街面;在主要景區,每天有4000名警力上路執勤,開展巡邏防范、疏通車流、便民服務。城市運行整體平穩有序,社會治安秩序良好。
越是重大節日,越是考驗城市的內在韌性,越能夠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作為特大城市,南京產業、人口、要素更加集聚,城市運行更為復雜。持續打造安全有序、文明有禮、南京有愛的良好環境,是城市管理者的當然責任,更是匯聚起高質量發展動力的必然要求。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專家賈云峰表示,旅游目的地建設已經從“美麗風景”走向“美好生活”的發展階段。于南京而言,則是:既要有城市魅力,也要有市場活力;既要有城市美景,也要有文明風景。
何以體現一座城市的文明風景?“立治有體、施治有序”是最直觀的標尺。
“智”治方能善作善成。走進市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滿墻的電子大屏映入眼簾。工作人員點擊鼠標,全南京市重要地標、重點企業、森林防火區等的實時圖像在大屏上顯示,各類數據信息一目了然。近年來,南京積極探索特大城市“智”治之路,持續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設,城市管理的效能不斷提升。
“細”治方能體貼入微。中秋節當日,夫子廟景區,一條走失兒童警情發布至“共建平安夫子廟”微信群。隨即,夫子廟某商鋪店長反映:“有一名女顧客稱,自己家小孩找不到了。”警方、市民聯手,僅用時3分鐘,這對母女就重新團聚。
何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必須惟勤惟德、向上向善,堅定價值引領、堅固城市精神。
南京這座城市,自古便有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價值傳統。600多年前,南京作為鄭和“七下西洋”始發地,貫通海上“絲綢之路”;2020年,一張笑臉的“六朝人面紋瓦當”從南京出發,發起“文化中的力量”——全球微笑傳遞活動,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微笑使者”。
今天的南京,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充分激發全體市民的主人翁精神,不斷塑造開放大氣、包容創新的時代追求、人文特質和城市品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凡人善舉層出不窮,涌現出錢七虎、孫寧生等一批重大典型,以及燦若星辰的“中國好人”“江蘇好人”“南京好市民”。
人,是城市最美的風景。
南京何以連續當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最有安全感城市”?答案就在于,每一位市民以“做文明有禮南京人”為目標,努力以奉獻與擔當、踐行與堅持,展現出高水準的城市文明風貌和市民文明素養。
“今天我在崗,護航大客流”。這個假期,南京5800多名文旅志愿者活躍在景區和文博場館,為外地游客導游指引、講解咨詢。“一杯愛心茶,滿口文明香”。夫子廟派出所門口,有一個“堅守”28年的免費茶水桶。“群眾需要的,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所長朱明浩如是說。
處處幸福景,一城和諧情。
文明的潤澤,必將繼續為南京的城市發展賦能,打響“有溫度、有歸屬感”的城市品牌,使居者安、近者悅、遠者來;這座“博愛之都、志愿之城”,必將在共享發展成果、共育文明風尚、共筑精神家園上展現更大作為,在城市文明高度發展上當好示范引領。
繁花滿眼,稻谷滿倉。逶迤而來的秋色,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一位建筑學家說:“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城市魅力與市場活力的互融共促,城市美景與文明風景的共榮共進,必將激發更深沉、更持久的城市發展動力。
火熱的“超級黃金周”已成過往。但它帶給南京的,不僅僅是美景與“豐”景,更有著關乎城市與發展、城市與文明、城市與人的諸多思考。
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
“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一步步變為現實。”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南京仍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不畏艱險、全速奔跑,以“走在前、做示范”的奮進姿態,書寫更精彩的城市華章。
記者 薛巍 劉大山 吳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