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丁恒情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當今中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指引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在舉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今日之中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從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到強調“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正巍然聳立”,再到明確“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精妙的比喻、殷切的囑托背后,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歷史方位、發展大局的深入思考。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早已寫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如同點燃思想的火炬,如同樹起精神的燈塔,燭照著一個古老民族的前進方向和精神家園。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偉大精神歷久彌新。今天的中國,已行進到新的歷史方位,正如負重攀爬、中流擊水。新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僅需要物質的支持,更需要精神的支撐。當此之時,更需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煥發出億萬人民的龍馬精神,凝聚起戰勝一切風險挑戰的強大合力,推動改革激流勇進、發展乘勢而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互促進、文化自信與開放包容相互協調、科技創新創造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相互融合,不斷彰顯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才能為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置身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高舉思想旗幟,把全黨全國人民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讓“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精神基因展現出更強大的魅力和更旺盛的生命力。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就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高舉思想之旗,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凝聚起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的磅礴之力。(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