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文化自信與文明自信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共同鑄就了璀璨的文藝歷史星河。泱泱大國孕育出了漢唐盛世、明清雄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要與時俱進、革故鼎新,培養文化自知。只有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華麗轉身、活在當下。
文化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學習和借鑒外來優秀文化和經驗,善于吸收別的民族和國家的優良傳統,善于在交流交往中取長補短、完善自己民族文化的偉大民族。我們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新時代,只有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才能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時刻不忘文化自信,時刻牢記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扛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激發文化價值潛能,更需要我們面向未來,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開來、傳承下去。近年來,《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長安三萬里》等作品的成功,不僅讓歷史與現代生活產生了有趣的碰撞,也讓更多人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新時代新征程,中國與時俱進,將中華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構建文化傳承新體系。
身處新時代,我們有更加優越、便捷的條件去了解、感悟、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更要堅定文化自信,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讓中華文明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和創新活力。(蘇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