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記者來到位于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的洪澤湖大堤。眼前的洪澤湖水天一色,碧波浩渺,岸邊葦蕩清幽,空中白鷺遨游,大湖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當日,距洪澤湖江蘇省管水域全面實施10年禁漁期恰好3周年。
3年禁捕,洪澤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據權威資料表明,禁捕后的洪澤湖庫容變大,濕地擴展,水質改善,物種增加。而上岸的漁民們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指導、幫助下,生活富足,幸福安康。
短短3年時間,從昔日的被動過度索取蛻變為如今的守護萬物共生,洪澤湖這個“人退魚鳥歸”的生態寶庫正展示著獨特的魅力和風采。
圍網養殖,讓洪澤湖不堪重負
記者乘著快艇在江蘇省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洪澤湖濕地保護區”)航道里穿行,時有魚兒躍出清澈的湖水,各種不知名的水鳥從蘆葦叢中一掠而過。
“以前,這里圍網密布,小船行進都困難。”快艇駕駛員段廣義說。
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宿遷市泗洪縣沿湖一帶的漁民率先探索圍網養魚、養蟹,豐厚的收益讓眾多漁民爭相效仿。
岸邊的灘涂全部被開發成魚塘、蟹塘之后,人們又逐漸向內湖“進軍”,開始“創造性”地在內湖筑壩圍網養魚、養蟹。
△整治前,洪澤湖臨淮鎮水域圍網養殖密布
同樣的場面,也在洪澤湖周邊的其他縣區競相上演,洪澤湖儼然成為一個巨大的魚蟹養殖場。資料顯示,到2008年,僅泗洪縣在洪澤湖湖面圍網養殖面積就達32萬畝,全縣近5萬農戶在洪澤湖水域從事養殖業。
盱眙縣一蟹農回憶說,剛開始養螃蟹時,都不太需要投喂食物,螃蟹吃湖里的水草、螺螄和小魚就可以了。但隨著養殖量增大,幾年之后,湖里的水草、螺螄等幾乎被吃光,養殖螃蟹必須投喂玉米、南瓜、冷凍魚等。
低成本開發加上原始養殖方式,讓養殖戶賺得盆滿缽滿。但過度的索取,卻讓湖水質量逐漸變差,洪澤湖生態環境變得“傷痕累累”。
△整治前,臨淮鎮蟹農駕船穿梭養蟹水域
2014年出版的《泗洪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科考報告》顯示:2003年—2013年,洪澤湖先后記錄到68種魚類,與此前的記錄相比,消失了18種。
一時間,洪澤湖螃蟹在市場上也風光不再。泗洪縣在上海市一水產市場設置了洪澤湖大閘蟹專營店,專營店老板坦言:“以前顧客指定要買洪澤湖螃蟹,但在水質變差的那幾年,洪澤湖螃蟹就賣不動了。消費者普遍反映,螃蟹沒有肉,口味也差。”
一哄而上的大開發,帶來了短暫的經濟繁榮,也給洪澤湖帶來了不可承受之“痛”,保護洪澤湖迫在眉睫!
多重幫扶,讓漁民們安心上岸
2020年9月7日,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了《關于收回洪澤湖省管水域漁業生產者捕撈權的公告》,決定于2020年10月10日收回洪澤湖省管水域漁業生產者捕撈權,撤回、注銷捕撈許可證,將在洪澤湖省管水域全面實施10年禁漁期。
禁捕是為了有效保護湖泊水生生物資源,可幾萬名靠湖吃湖的漁民上岸后該怎么生活?
△泗洪縣臨淮鎮勝利村漁民喬遷新居
在推進洪澤湖退捕進程中,沿岸地方黨委、政府堅持“應轉盡轉、應幫盡幫”的原則,力所能及幫助退捕漁民解決衣食住行等方面難題,扶持、鼓勵退捕漁民就業創業。
丁永國以前在湖里搞養殖,現在,有56名和他一樣的漁民都在泗洪縣龍集鎮勒東村一家紡織企業務工。“我現在每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比過去在湖里養蟹輕松多了。”丁永國告訴記者。
△泗洪縣臨淮鎮勝利村漁民在裝扮新居
讓漁民上岸,首當其沖的就是要解決漁民的住房問題。
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漁民楊洪選告訴記者:“我是靠政府的獎補資金和農房改善補償款,在鎮上書香名苑小區買了一套商品房。我們村有69戶上岸漁民,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買的房。”
記者從江蘇省洪澤湖管理委員會了解到,洪澤湖禁捕3年來,全面整治7066條住家船、49條餐飲船;1.9萬名住家船民、1.4萬名退捕漁民上岸安居。
安居不易,要讓漁民安心更難。只有幫助他們實現收入穩定,才能確保他們不再重操舊業。
△泗洪縣半城鎮漁民在“水上牧場”采集荷葉
位于洪澤湖入湖口的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勝利村,140多戶漁民以前全部生活在船上。2020年,縣、鎮兩級決定對該村進行整村生態搬遷時,漁民們提出希望能繼續從事自己擅長的水產養殖項目。鎮里派出專人到周邊縣區、鄉鎮聯系洽談養殖塘口,最終找到近3000畝養殖塘口,讓50多戶漁民圓了水產養殖夢。
△泗洪縣臨淮鎮漁民在加工荷葉茶
三面環水的臨淮鎮建設了1.3萬畝水上“生態牧場”,鼓勵漁民加入水生植物種植合作社,經營蓮蓬、芡實、菱角等水生植物。“在這里每月可領取1000多元分紅,牧場沒事做的時候,還可以出去打零工,一年賺七八萬元沒問題,這跟在湖里搞養殖收入差不多。”臨淮鎮漁民段夫舉說。
△泗洪縣龍集鎮勒東村上岸漁民在村里紡織企業車間務工
臨淮鎮漁民王兆發上岸后對如今的生活非常滿意,今年春節,他特意請人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院門上:漂來漂去年復一年破船舊衣,載歌載舞日好一日新家新服!
六地聯手,讓好環境美如畫卷
南京林業大學魯長虎教授團隊歷經一年多專業調查,2022年4月出具的考察報告證明:與2013年專項調查相比,洪澤湖濕地保護區內的鳥類種類由147種增加到226種;鳥類總數由之前的20余萬只增加到50余萬只,其中花臉鴨種群數量超過2萬只,創下目前國內發現花臉鴨種群數量最多的區域紀錄。
△泗洪洪澤湖濕地保護區觀鳥園鷺鳥飛翔
鳥類增加,源于洪澤湖水質改善,這是沿洪澤湖周邊的宿遷市和淮安市三縣三區聯手呵護洪澤湖取得的喜人成果。
△“鳥中熊貓”震旦鴉雀在泗洪洪澤湖濕地蘆葦蕩育雛
泗洪縣占據洪澤湖四成以上的水面。2014年,泗洪縣編制了《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退漁還濕工程規劃》。當時的數據顯示,保護區內有圍網養殖27萬畝,其中核心區和緩沖區就占了近20萬畝。
多年來,泗洪縣堅持對洪澤湖濕地保護區范圍內的圍網養殖進行拆除。“我們以每年1萬—3萬畝的目標進行拆除,目前保護區內的非法養殖已經基本拆除完畢。”泗洪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樹龍介紹。
△泗洪縣龍集鎮組織人員在洪澤湖水面清除養殖圍網
在拆除圍網的同時,各地并不是一拆了之,而是圍繞恢復濕地生態動腦筋、想辦法,推進洪澤湖生態治理科學化。
△泗洪縣組織人員在洪澤湖臨淮段水域放流螺螄
淮安市洪澤區搬遷堤身和灘地居民2000余戶、工礦企業16戶,積極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打造“淮水千里過洪澤,連天荷花施粉出”的美景。
泗洪縣號召各鄉鎮在退漁還濕的水面種植菱角、蓮藕、芡實等水生植物,全縣建設近20萬畝“水上牧場”,既改善水體環境,又增加農民收入。
△泗洪洪澤湖濕地保護區水上杉林如畫
泗洪縣和洪澤湖濕地保護區管理處聯手探索“2+6+N”共建共管機制,即由泗洪縣政府和洪澤湖濕地保護區管理處牽頭,協調洪澤湖濕地周邊6個鄉鎮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實施聯合巡查執法,加強鳥類棲息地恢復,精心呵護洪澤湖濕地。
漁政、公安、市場監管、法院等相關部門打破“部門壁壘”,形成了水上嚴防死守、岸上嚴陣以待、市場嚴查重處的監管合力。2022年,共移送涉漁犯罪案件33起、73人,拆除非法網圍1950畝,搗毀犯罪團伙8個。
禁捕之后的生態修復效果已日漸顯現。省洪澤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資環處處長楊其海告訴記者:“與2020年相比,目前洪澤湖魚類物種數量由48種增至52種,總體規格增加67.2%,資源密度增加145.8%。”
△整治后,萬頃荒野的洪澤湖濕地一角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洪澤湖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湖清水美的秀麗風光宛如畫卷。洪澤湖濕地生態恢復做法,受到國內外專家的普遍認可。去年11月14日,洪澤湖濕地保護區管理處推薦的洪澤湖濕地生態修復實踐案例,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論壇上入選“長江流域十大生態保護與修復案例2022”,成為江蘇省首個且唯一入選國際濕地保護大會的生態修復案例。
今年8月24日,江蘇省洪澤湖管理委員會公布洪澤湖治理保護3年行動成果:累計清退歷史圈圩98.6平方千米,恢復調蓄庫容超1.6億立方米;洪澤湖入湖河道和湖體水質總體穩中趨好,56個重點斷面水質達標率98%,入湖河道水質優Ⅲ比例提升至96%;環湖恢復生態河湖岸線58公里,造林16萬畝,修復濕地2萬余畝,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9%,洪澤湖面貌得到顯著改善。
3年治理洪澤湖“成績單”可圈可點,湖清水美民安樂的生態畫卷將永遠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洪澤湖也不會忘記!(王勁秋 許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