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經濟科技教育界人士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以創新謀長遠之勢,以產業筑久安之基

——全省經濟科技教育界人士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把長江經濟帶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主持召開座談會,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創新的重要性。全省經濟科技教育界人士紛紛表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強化創新引領、產業協同,以創新謀長遠之勢,以產業筑久安之基,持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以原始創新力突破新技術

長江經濟帶教育科技資源富集,是我國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科教資源的優化組合和科技創新協同配合,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積極布局新領域新賽道的引領性技術攻關,吸引集聚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提升科技前沿領域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總書記再次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讓我更堅定了攻關引領性技術的決心和信心。”紫金山實驗室課題組負責人、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朱敏說。在紫金山實驗室6G調試間,通過攻克太赫茲通信技術,6G最高傳輸速率已達1Tbps。他表示,要繼續組織學生和青年研究員圍繞超寬帶光子太赫茲系統展開攻關。“期待我們的研究能夠讓我國在6G通信領域繼續領跑,并自主研發6G領域相關的算法、核心器件與系統架構。”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離不開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出“集萃研究員計劃”,加速集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目前累計入選集萃研究員204人。

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省產研院極限精測與系統控制研究所商務總監曾旭對此深有共鳴。2020年1月加入省產研院之后,曾旭帶領團隊推進高科技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產品銷售額累計達5000萬元,助力推動我省半導體產業轉型升級。

科技創新需要一代代科研人前赴后繼。“世界首臺非干涉定量相位顯微鏡就在我們實驗室誕生。這項技術的研發對于生物醫藥的研究領域起著關鍵作用。”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博士后范瑤激動地介紹,從基礎理論研究到工程應用,再到產業轉化,這臺儀器的研制經歷近十年磨礪,今年終于正式推向市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真正將“冷板凳”坐出了“熱效應”。“提升科技前沿領域原始創新能力,我們責無旁貸!”范瑤說。

以新質生產力激發新動能

如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接續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行動,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新時代呼喚新質生產力,不少地方提前布局。今年1—8月,常州市以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5824.4億元、同比增長13.8%,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5.85%。

“常州將進一步下好‘三種功夫’,以新質生產力激發發展新動能。”常州市發改委工業和高技術處處長湯文忠表示,常州將聚焦產業鏈與創新鏈“雙鏈融合”,在“重塑升級”上下功夫,加強聯合創新,攜手大院大所,組建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在“動能轉換”上下功夫,全力構建“發、儲、送、用”新能源產業大循環發展格局;在“賦能增效”上下功夫,聚焦數字化與智能化“雙輪驅動”,全面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發展。

“要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群。”興化市委書記陳鋒劍對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有感觸,他舉例說,興化市位于里下河地區,是“不銹鋼之鄉”。產業特色明顯,但也帶來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隱患。今年以來,該市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帶動相關產業提質升級。下一步,興化市將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制造業“鑄魂”、以壯大中堅力量為制造業“強身”、以發展數字經濟為制造業“賦能”,持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制造業轉型提質,離不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的發揮。今年,中天鋼鐵南通基地綠色精品鋼項目一期全面達產達效,完成鋼鐵產能由沿江向沿海的轉移。“項目從設計開始,就定位為世界級高端綠色臨港鋼鐵產業園。目前,我們正在建設相關數字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手段,對能源和碳排放進行監測、分析。”中天鋼鐵集團副總裁董力源說。在該示范項目的帶領下,從長江之畔到黃海之濱,一條激蕩發展新動能的綠色經濟帶正在形成。

以產業協同力鍛強新鏈條

長江經濟帶事關全國發展大局,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尤其是產業鏈安全。我省各地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指引,強化產業鏈之間協同合作力度,推動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

“總書記強調加強產業鏈協同合作,讓我們深受鼓舞。”我省首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梅鋒表示,中心已有加盟單位157家,構建出“產學研—政金介—商貿用”三位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目前已突破阻燃纖維材料設計與制備、無銻聚酯纖維制備及應用等5項關鍵共性技術,完成14項重大成果轉化,“我們將繼續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創新資源,持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大江奔流,南京江岸兩側科技創新機構不斷涌現,形成一條條綠色環保節能產業鏈。南京市發改委長江經濟帶發展處負責人介紹,在推動沿江地區產業轉型過程中,南京不斷強化科技賦能,充分發揮科教和人才優勢,加強生態環保、節能減排領域重大科創平臺建設,先后建起土壤環境、污染控制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成立5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優,助力沿江地區向綠向新發展。

“江蘇要著力構建長江流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河海大學生態文明建設與流域保護研究院首席專家張兵教授建議,一方面,充分發揮鋼鐵、石化等優勢傳統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耦合,加速醫藥、紡織、輕工等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另一方面,加快數字產業發展,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手段,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付奇 張宣 趙冉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