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平均每天至少有1列中歐班列從南京發出或抵達南京,新絲路上的“鋼鐵駝隊”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穩定貨源、打通口岸堵點,推動南京中歐班列提質增效,近年來,在南京市商務局指導和南京市財政局、國鐵集團、新生圩海關支持下,在江蘇省班列公司統籌下,南京市交通集團和旗下的南京班列公司持續優化服務內容、高效統籌運輸方案,持續擴大“朋友圈”,助力省市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截至9月底,南京中歐班列今年累計開行311列12755車,同比增長23.46%,完成全年開行任務的97%,增速保持全省第一。
10月1日,一列滿載洗衣機、汽車配件、針織布等110個標準集裝箱貨物的中歐班列從南京堯化門站貨場緩緩啟程,經滿洲里口岸,駛向莫斯科沃爾西諾、明斯克科里亞季奇等站。目前,南京中歐班列穩定開行8條線路,覆蓋俄羅斯及遠歐的十幾個國家,通達70多個城市,行經我國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綏芬河、磨憨等六大口岸。南京中歐班列不僅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互聯互通發揮著力量,更為南京本地及省內企業走出國門“架橋鋪路”,打通了“出海”的關鍵環節。
今年3月,一列滿載南京LG等本地制造企業出口商品的中歐班列從南京堯化門站貨場首發開行,經滿洲里口岸出境,駛向白俄羅斯明斯克。“這趟班列搭載了南京本地企業生產制造的9995臺全自動滾筒洗衣機及齒輪箱等貨品,服務于明斯克及周邊地區的民生消費和產業發展,總貨值達210萬美元。”南京班列公司綜合部經理陳聰介紹,在了解到南京LG等企業明斯克方向的運輸需求后,公司多次主動上門對接,為他們研究制定“最優解”,成功推動該條新線開通。
“海運時效慢,空運價格高,我司貨物發運至中亞、中歐,面臨高額成本問題。”南京樂金熊貓電器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南京班列公司獲悉后,多次主動上門服務,設計物流運輸方案,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及相關貨代企業,最終滿足了公司的部分發運需求,幫助企業降低了物流成本。
“中歐班列的運輸成本是航空的1/5,運行時間是海運的1/4,受自然環境影響小且穩定性高,對推動本地外貿經濟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陳聰告訴記者,今年初,班列發運逐步打通口岸堵點,加上通關模式的優化,全程最快運行時效僅需16天。今年以來,南京班列公司已累計為企業開行定制化專列36列,助力南京和省內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
一條新線路開通的背后,需要各種復雜籌備工作和多線程、多渠道溝通,前期準備至少要兩到三個月時間。“穩定的貨源是第一位,企業有穩定的貨源,才能保證線路的持續運行。”陳聰介紹,要先摸清企業的需求,進行分類和“合并同類項”,還需要多方對接,精心研究設計線路,并向相關部門報批;在此基礎上,還要協調境外鐵路方,確保列車全程運行通暢。隨著線路的不斷優化、貨源結構的不斷豐富、與本地企業匹配度的不斷提高,南京班列公司現已匯聚班列頻次高、運行時效快、通關模式更便捷等優勢。
不僅如此,今年,南京班列公司與無錫市深化合作“接續班列”,按照無錫—南京—俄羅斯鐵路接續方式開行中歐班列,發揮南京班列中俄線路優勢的同時也擴大了南京中歐班列的輻射范圍,對構建江蘇“東西雙向開放、陸海內外聯動”開放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目前,南京多條中歐班列線路已進入常態化運營模式。例如,傳統中俄線路每周2班,平均時效20—25天;中亞線路每周1班,平均時效18—25天;2021年開通的南京到荷蘭蒂爾堡遠歐線路,每月1—2班,平均時效20天。
記者從南京市交通集團了解到,今年1—9月,南京班列公司累計發送南京LG、創維電器等重點企業貨物32列,南京中歐班列去程列車搭載的本地貨物貨值達到3億美元,占總貨值的54.65%,同比提升約146%,為降低本地重點企業物流運輸成本、推動本地外向型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南京市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他們將繼續編織好中歐班列“紐帶”,讓新絲路上的“鋼鐵駝隊”持續成為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省市經濟發展、帶動更多南京本地企業走出國門的強力引擎。
通訊員 柯俊 秦穎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興 吳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