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生產供給穩步增加,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就業物價總體改善,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這將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鮮活的數據,能讓我們感受到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定。三季度GDP環比有所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服務消費數據均好轉;三季度平均調查失業率是5.2%,9月份的調查失業率是5%,比8月下降0.2個百分點,實現了逐月好轉;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數據的背后,是持續加速復蘇的中國經濟。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經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而內需亦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4個方面共17項具體措施,推動民間投資實現高質量發展;鐵路部門實施新圖、增開列車,全力以赴保障暑運出行高峰;多地數字科技產業園和創新科技園動工,建設現場一派忙碌景象……我國多措并舉推動消費回升和潛力釋放,為經濟發展輸出不竭動力。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0.8萬億元,同比微降0.2%。盡管前三季度我國外貿成績單同比微降,但環顧“地球村”,不確定因素在增多。在復雜局面下,中國外貿依然穩健前行,為世界注入強信心。
假日經濟是觀察我國經濟的一個窗口。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2023年中國電影暑期檔票房達到178億元,突破2019年暑期檔177.78億元的紀錄,創下新高;中秋節、國慶節假期8天,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53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假日經濟火熱背后,凸顯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堅實的產業基礎,折射出我國經濟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
今年以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吸引外商投資。不斷完善的外商投資法規、減少市場準入限制、提供更優投資環境等;將支持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數字經濟等領域外商投資企業與各類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商務部積極組織開展“投資中國年”招商引資系列活動,依托外貿外資協調服務機制,建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加強常態化溝通交流,做好服務保障……我國市場內外兼修,國內國外統籌銜接,推動外貿企業活躍在各行各業,呈現出企業拼搏、市場向好的整體勢頭,一系列積極因素疊加,共同成就了今年來我國的外貿之“進”。
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的態勢令人欣喜。沿著寬廣的大道奮勇前行、向著開闊的水域揚帆遠航,我們相信,隨著宏觀政策措施逐步顯效,促進發展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必將更加美好,中國“經濟之舟”定能長風破浪,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