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
忽如一夜春風來。長三角一體化真正按下了“快進鍵”。
在上海、江蘇、浙江兩省一市行政邊界交匯處,這個曾經的三地邊緣、發展洼地,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縫合三地、四方共享,打造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而在示范區的中心,蘇滬交界處的元蕩湖上,不過幾年時間,數橋飛架,一體化發展的“門戶”迅速崛起。
打通省際“斷頭路”
跨省互聯互通闖出新模式
今年國慶長假,連接上海青浦與蘇州吳江的元蕩路上車來車往,兩側的非機動車道上不時有電動車經過。跨越湖面的是一座復古設計的多孔拱橋,叫作元蕩橋。這是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揭牌后通車的第一個跨省域道路互聯互通項目。
在蘇州市吳江區汾湖代建公司副經理沈歡春的帶領下,記者踏上這座古韻十足的“省界橋”。沈歡春正是這一新地標的建設者。他告訴記者,元蕩湖的大部分屬于吳江區黎里鎮。黎里汾湖高新區高新企業密集,其中不少員工家住上海青浦,明明兩地直線距離不到十公里,過去卻一直沒有便捷通道,兩地居民往來需經國道或者高速公路繞行。
“湖那頭是上海青浦東航路,湖這頭是吳江康力大道,雖然就差短短幾公里,卻難‘接頭’。” 沈歡春直言,之所以導致“斷頭路”難打通,正是因為過去兩地規劃、建設各自為政,地雖近,路難通,事雖小,難協調。
變化來自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真正落地。2019年,吳江、青浦兩地交通部門開始共同研究打通這一省際“斷頭路”。兩地多部門第一次坐在了一起,摸著石頭過河,跨越重重困難,一步步建立起跨界多部門“融合建設”的體制機制。最終,兩地統一標準、統一設計,采用了“委托代建、統一建設、聯合審批”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建設效率,成為長三角探索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建設新模式的代表性項目。
2020年11月9日,連接江蘇吳江康力大道和上海青浦東航路的元蕩路正式通車。過去,湖兩側的居民想到對面需要繞行40分鐘,如今,從元蕩橋上過僅需5分鐘。“可以說這座橋、這條路,本身就是長三角一體化的生動案例,真正讓示范區從‘鄰里間’變成了‘一家人’。”沈歡春說道。
“看!這里就是蘇滬交界處了,很多人來這里拍照打卡。”他指著橋中央釘在地面上的一塊小圓盤感慨道,過去,兩省交界要立個牌子,為了淡化省界,突出一體化的概念,元蕩橋把牌子省了,只在省界處的橋面,每個方向各鑲嵌了1塊金屬圓片,半個圓上刻著“蘇”,半個圓上刻著“滬”。站在這里,一只腳在蘇州吳江,另一只腳已在上海青浦。
筑起兩地“連心橋”
走著走著就從江蘇到了上海
如果說,公路元蕩橋和元蕩路的打通,是長三角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先行先試,那么,緊挨著公路旁、宛如絲帶的元蕩慢行橋,則是示范區首個跨界河湖聯治的成果,它也被這里的居民親切稱作連接滬蘇兩地的“連心橋”。
作為示范區內首座大型景觀步行橋,這座步行橋不僅連接著青浦和吳江,還將元蕩湖兩岸的濕地景觀和環湖綠道對接,串聯起周邊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和人文資源。
漫步橋上,藝術氣息撲面而來。橋總長585.7米,呈弧形設計,就像一條隨風飄動的綢緞,橫跨元蕩湖。“welcome to 上海·青浦”“welcome to 江蘇·吳江”,橋面上滬蘇省界藝術造型,早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單詞“to”中的“o”,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省界,還象征著長三角的“同心圓”。橋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已然分不出誰來自上海,誰來江蘇,誰又來自浙江。
隨著步行橋的建設,兩岸的“生態走廊”也日漸豐茂。現在的元蕩,跨域無界共治,呈現出江南典型的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形成了“一湖六灣”新的景觀格局。初秋的傍晚時分,走上步行橋,風從湖上來,看兩岸“星星點點”的綠色濕地,三三兩兩的白鷺在其間休憩,令人流連忘返。
慢行橋上的中央綠化帶將橋面分為步行道與騎行道。有當地的居民已經吃完晚飯,來到橋上散步。還有“穿戴齊全”騎行愛好者繞著橋一遍一遍騎著自行車。橋上螺旋鏤空的白色藝術造型前,朱先生正在給母親拍照留念。“我們正開車從江蘇回上海,路過這里,發現太漂亮了,所以特地停下來上橋走一走。”朱先生感嘆,跨省出行如今就像普通串門一樣方便!水質清潔、水草豐美、水鳥紛飛,橋路通暢的“水鄉客廳”的生態環境優勢正逐步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把周邊省市的人吸引過來匯聚在此。
鋪就高鐵新通道
“軌道上的示范區”呼嘯而至
一湖元蕩水,數橋飛跨間。在元蕩湖的中心,一座氣勢宏偉的鐵路橋——滬蘇湖鐵路青浦特大橋今年6月底成功合龍。
站在吳江側的高架橋上向東望去,陽光下的高架橋宛若一道白色長龍橫臥元蕩,蔚為壯觀,不遠處就是上海青浦。中鐵十四局滬蘇湖項目部副總工程師戚晟介紹,滬蘇湖鐵路青浦特大橋跨湖施工段長5.25公里。目前無砟軌道底座板施工已完成,現場正在進行防水層的施工,之后將進入鋪軌階段。
滬蘇湖鐵路是連接上海、蘇州、湖州等城市的重要鐵路通道,是穿越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重要基礎設施。通車后,從上海經吳江到湖州只需40分鐘。
“橫跨元蕩湖的滬蘇湖鐵路青浦特大橋不僅見證兩地高鐵的牽手,同時,也見證吳江高鐵時代的到來。這條鐵路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將結束吳江不通高鐵的歷史,進一步拉近吳江與上海等長三角各大城市的時空距離,對于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吳江區鐵路建設服務中心規劃科的張彬說道。目前,聯通這條鐵路的蘇州南站也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未來的吳江,將成為蘇州和蘇北旅客坐高鐵南下浙江必經之處。
湖水清清,滋養著“水鄉客廳”。數橋飛架,彰顯著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澎湃活力。過去,長三角仿若“鄰里間”,今后,示范區里都是“一家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石小磊 笪越
攝像:陳金剛 于房浩
剪輯:唐嘉鈺
校對: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