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江蘇各地的農作物也迎來了收獲。在秋光下,連綿成片的果實無聲地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蘇州:本地品種“上新” 優質水稻產量高】
在蘇州市相城區北橋街道石橋村,金黃色的稻穗壓彎了腰。
水稻新品種示范戶葛雙樂十分開心,老葛告訴記者,今年第一年試種“蘇粳4699”,稻子基本上都能收割了,看上去稻葉還是青綠,沒有一點萎縮的樣子,對于后期穩產有很大的優勢。
今年蘇州全市水稻實際栽插面積114.38萬畝,比上年增加2.18萬畝,為近8年最高。“蘇粳4699”是蘇州農科院推廣的本地自主創新優質稻品種之一,其高產種植能達到畝產750公斤,一般種植也能收獲700公斤。
【淮安漣水:四方合作 3.5萬畝高粱“釀”酒香】
眼下,淮安市漣水縣陳師鎮800多畝酒用高粱已經成熟,大型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飽滿鮮紅的高梁米顆粒歸倉。今年,淮安市漣水縣3.5萬畝的高粱全部采用訂單種植,以協議價敞開收購。
淮安漣水縣陳師鎮黃莊村高粱種植大戶金鑫告訴記者,訂單式生產不愁銷售,種植技術保障也不用愁,收割也不愁。八百多畝高粱地,六七十萬元收入肯定沒問題。
漣水縣白酒企業眾多,但以前釀酒的主要原料高粱一直要異地采購。2021年,在省農科院指導下,當地開始推行“酒企+農業公司+科技服務+種植戶”四方合作模式,并取得了不錯的收益。經過兩年示范種植,今年高粱的種植面積和范圍進一步擴大。
省農科院亞夫科技服務工作站高溝站站長李春宏說,下一步打造釀酒高粱特色產業,漣水要達到10萬畝釀酒高粱的規模,通過這個產業帶動農戶致富。
【鎮江:錯峰種植 2萬株椴木靈芝開出“致富花”】
鎮江不少菌菇基地也迎來大豐收。茅山風景區玉晨村的種植大棚里,形狀各異的靈芝盤緊密相連,工人戴著手套,正抓緊采集菌蓋上的孢子粉。菌菇是玉晨村的特色產業,但受高溫影響,夏天菇棚都會閑置。椴木靈芝7月初種植,到10月中下旬就能收獲,正適合錯峰種植。去年,村里試種了1000多株椴木靈芝,效益十分可觀,今年進一步擴大規模,總共種植了17個大棚、共2萬株。
鎮江句容市茅山風景區玉晨村黨總支委員謝葉香告訴記者,孢子粉在后期做成茶飲、膠囊這些產品,價值一般在1000元一斤,大概能為集體經濟帶來60萬元的收益。
近年來,鎮江因地制宜,不斷豐富菌菇種植品種,延伸產業鏈,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