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飄香,蟹肥菊黃。目前,全國秋收接近尾聲,秋種有序推進,屬于14億中國人的豐收圖景正恢宏鋪展。豐收的果實通過我國幾百萬公里總里程的水陸交通網、上百個運輸機場銷往世界各地。從林間到海邊,從山野到平原,越來越多新農人選擇在線上開啟華夏大地上的豐收接力,讓中國地道風物富饒美麗鄉村。
近年來,我國農村電商呈現增長勢頭,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澎湃新動能。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7萬億元,增長12.2%。一根網線,連通城鄉。讓分散的小農戶對接上大市場,讓“養在深閨無人知”的土特產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飛躍“天塹鴻溝”來到更多人的餐桌上。
年年出規劃,歲歲新布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中央一號文件也要求“發揮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關切念茲在茲,“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稗r村更富裕”,是農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首要前提。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在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優質優價,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等方面成效顯著,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將農民的“好收成”變為了“好收益”。
產業興旺,離不開政策加碼。不久前,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農村直播電商,培育“土特產”電商品牌,鼓勵農村電商創業就業等。南京浦口區依托“浦食浦味”農產品公共區域品牌全力推進線上銷售渠道,讓農產品搭上了電商“快車道”;廣西北流市短視頻、直播、商城等多渠道助力,鋪開一條百香果產業鏈,讓“鄉愁果”變成“致富果”;在陜西省周至縣樓觀鎮北寨村,果農劉金牛種植的獼猴桃,從產地直發到消費者手中,最快一天內就能到達......在加快補齊農村物流設施和服務短板的同時,各地不斷創新迭代農貨銷售模式,以數字化、連鎖化、標準化為方向,推動農村電商產業鏈不斷優化升級,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和實惠。
作為一項多元、立體、系統化的工程,抓好統籌規劃是農村電商發展中最重要的一環。如何突出產業特色,加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力度,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需要積極探索,加大調研,建章立制促進“一體籌劃”,協同聯動推進“一體實施”,才能更好激活“數商興農”“一池春水”。“戲好要靠唱戲人”,在農村電商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尤其不能忽視農民的主體地位。如今,流量成了新農資,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要將新農人對新農技、新業態的期盼和關切落到具體措施上,見著具體成效上。截至今年10月底,農業農村部圍繞提升農民數字素養,已累計培訓群眾超過2億人次。隨著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的“最美新農人”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的啟動,相信會培養、帶動更多有學歷、有見識、有情懷的新農人耕耘鄉村沃土,書寫振興華章。
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今年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開局之年,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以電商為“筆”,網絡為“墨”回應新征程的號角,在廣袤農村大地上描繪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畫卷。(文|吳海華 圖|黃冠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