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人心。第36屆金雞獎,江蘇企業領銜出品的電影收獲頗豐。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摘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3項大獎;電影《覓渡》獲最佳音樂獎。
除此之外,《八角籠中》還被提名了最佳錄音獎;蘇劇電影《國鼎魂》還獲得了最佳戲曲片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幾年,作為國內三大電影獎之一的金雞獎,成為江蘇企業出品的“福地”:
2020年,第33屆金雞獎,《解放·終局營救》拿下了最佳美術獎;
2021年,第34屆金雞獎,《守島人》斬獲了最佳故事片獎;
2022年,第35屆金雞獎,《獨行月球》接連拿到了最佳美術獎、最佳音樂獎;
而到了2023年,本屆金雞獎,江蘇出品收獲總計超過12項提名,其中兩部電影折桂,再創紀錄。
有人提及,這是江蘇出品的“異軍突起”。
有一定道理。確實,江蘇企業領銜的蓬勃,正在成為電影界的“金字招牌”、質量與口碑的保證。
而我覺得,金雞獎上的綻放,比起“異軍突起”,更似“瓜熟蒂落”,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原因有三。
從表征上看,近年來,江蘇企業參與出品的數部電影,雖然都獲得了金雞獎,但獲獎的維度不盡相同:
《解放·終局營救》和《獨行月球》都獲得了最佳美術獎,前者贏在對戰爭場面的刻畫、老城的還原,后者勝在太空特效、動物仿生、月地的布置。這都是電影工業硬實力的挑戰。
△《解放·終局營救》對戰爭下老城還原尤為細致
△《獨行月球》刻畫的月球環境
《守島人》獲得的是最佳故事片獎,含金量不言而喻。講好一個故事,不僅要有縝密的謀篇,創作者的情懷加持,還要調動龐大的電影團隊,去肯定這個故事、相信這個故事、拍好這個故事。這是文化上的軟實力。
多元化的趨勢,展現出江蘇電影堅實的綜合實力,有的放矢的布局與積累,非一夕之功。
從根脈上看,江蘇出品的大量作品,都有濃郁的江蘇氣質,這和江蘇這個地域文化特點是分不開的。
舉個例子,江蘇古典的文藝作品喜歡傳遞一個理念:不服輸。《西游記》談的是不服輸,《水滸傳》談的也是不服輸。
這次得到金雞獎最佳錄音獎提名的《八角籠中》,也在講一個這樣的故事,凡人在困境中死磕,用微光照亮更多人的故事。
此前,江蘇出品的《出拳吧,媽媽》《搜救》《驚天救援》等等,傳遞出的也都是相似的價值觀。
如果看得再遠一些,江蘇企業領銜的電影勢必還有更深的潛力、更大的空間。
成型的、完備的電影工業體系,前赴后繼的電影創作人才、優秀劇本,還有江蘇深厚的文化傳統、底蘊,這些都是江蘇出品良性發展的底氣。
據悉,繼《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大獲成功之后,導演烏爾善的新作《鄭和下西洋I:滄海幽冥》已經在江蘇備案立項,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創作當中,相信不日將與影迷們見面。
可以想見,本次金雞獎的綻放,絕不是江蘇出品的終點,也不是頂點,而是新的起點。更多的驚喜,在下一程。
現代快報 + 評論員 王子揚
圖片:官方劇照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