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地評線】聽·見︱AI“刷屏”帶來歡樂,暗藏的風險隱患不可“一笑了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新江蘇評論員 樂樵蘇

近期,不少國內演員“說”英語相聲、“演”英語小品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無獨有偶,國外知名歌手也紛紛在網端“說”起流利中文,無論是音色還是口型都能對上,加上動作和語速配合,讓人信以為真。而這些視頻都有一個共同點:由AI(人工智能)生成。

“聽起來挺有趣,最好還是請本人授權,再由專門翻譯團隊操作。”“隨著語種的轉換,口型也跟著變換,根本分辨不出來是AI還是本人。”部分網友感嘆于AI技術帶來的逼真觀感體驗。我們必須承認,AI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然而,我們也要正視和警惕的是,AI技術的濫用甚至違規違法使用也會帶來隱患。正如有網友就提出質疑,“科技發展飛快,以后還怎么分辨真與假?”

網友的擔憂顯然不是“空穴來風”,前不久,一位博主通過視頻演示人販子如何利用“AI換臉”把孩子“拐走”。而現實生活中,通過“AI換臉”技術實施詐騙的案例也時有發生。正如網友所言,數字時代,辨別真假還需眼見為實,監管不當將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當下,隨著科技飛速發展,某些人工智能技術可及度不斷提升,公眾應用門檻也隨著降低。在短視頻平臺上,各類“AI換臉”“AI換聲”視頻花樣百出、趣味十足。但AI“刷屏”帶來的歡樂背后,暗藏的風險隱患不可“一笑了之”。

人工智能這把“雙刃劍”,在改變大眾生活的同時,還需法律對其進行規范。今年8月15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施行。《辦法》規定,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應當尊重他人合法權益,不得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辦法》的出臺,界定了“底線”和“紅線”,更重要的是需要落實到位。

值得欣喜的是,社會各方面監管也在持續發力。近幾年,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先后出臺了《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文件,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把航掌舵”。10月1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再次發布《關于警惕利用AI新型技術實施詐騙的風險提示》,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網絡渠道“眼見”不一定為實,轉賬匯款務必核驗對方身份,保護好照片、聲音等個人信息等。

我們還需厘清,面對AI技術惡意“刷屏”,平臺理應擔起社會責任、加強規范引導,不能片面地以流量為導向。當下,部分頭部視頻平臺也在探索算法檢測、軟件識別等,對于人工智能生成產品進行識別,并向公眾標注說明,最大程度減少信息差。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一份子,我們也有責任激濁揚清,讓網絡空間更加“清朗”。面對網絡虛假信息,一方面需要提升自我鑒別真偽的能力素養;另一方面,第一時間舉報不良信息,體現當代網民應有的責任。

誠然,AI技術的發展給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也必然存在風險和變數。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對于AI技術,還需更強大的監管“利劍”。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