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2023年,“雙11”大促步入第15個年頭。眾多消費者“雙11”購物車的物品一件件轉為“待收貨”,反映出我國巨大的內需動力和蓬勃的數字經濟活力,也為觀察我國的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打開了一扇窗口。
今年的“雙11”,某平臺正式開售的第一個小時,就有7萬多個品牌的成交額超過去年“雙11”第一天;85個國貨品牌開賣即破億,超7萬個國貨品牌首日成交翻倍。可以看到的是,中國的網絡零售持續保持增長趨勢,已成為推動消費擴容的重要力量,并彰顯出新的活力。
近年來,電子商務發展呈現出新形態、新模式,持續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需求。雖然各大平臺“購物節”趨于常態化,但“雙11”仍為全年最重要的電商大促節點,各平臺將低價作為核心目標,不斷激發用戶消費熱情。今年的“雙11”購物節,各大平臺推出多種玩法及滿減、折扣等優惠活動,電商交易拉動消費效應顯著,加快產業高質量發展。
“雙11”供需兩旺,從一個側面表明我國消費市場韌性強、潛力大,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的總體態勢沒有改變。從微觀層面上看,在巨大的消費讓利口號引導下,消費者享受實惠購物、快樂購物,實現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從宏觀層面上看,消費者每一次點下“購買”鍵、每一次清空購物車,都是對國家經濟活力的一種加持。當下,我們正以龐大的消費規模支撐經濟基本面,用全新的消費升級推動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改善消費環境,億萬中國消費者的潛力匯小溪成大河,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更強動力。
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8.84億人,占網民整體的82%。我國網絡零售的新業態新模式活力彰顯,即時零售業務急速攀升,覆蓋行業和產品種類持續擴大?!半p11”電商消費熱從側面印證了我國消費市場的潛力和活力,顯示了消費升級的趨勢一直在持續,也說明電商等模式不斷改進完善,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在“雙11”龐大的數據背后,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消費活力,還有科技的活力。區塊鏈“身份證”、智能分揀中心、AI快遞員、3D互動等新事物的不斷涌現,無不表明“雙11”也是一個技術大比拼的現場。換個角度來看,信息科學與技術所帶動的信息技術產業大大優化了服務行業的發展,并使其不斷地延伸和擴展,商品的流通渠道也更加流暢,資金的運行速度加快,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的步伐,這正是“雙11”為什么越來越“熱”的原因之一。
當下,數字經濟已為國內大循環創造了強大市場動力。一些傳統商品在互聯網上被賦予了新價值、新內涵、新面貌,變成了新產品。數百萬商家的努力,數千萬快遞小哥的付出,億萬“剁手黨”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匯聚成一場中國內需的大爆發。熱火朝天的“雙11”,涌動的是澎湃活力,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經濟發展后勁十足、前行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