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泰州許莊街道農之夢農場,數臺大型收割機正在開展搶收作業,金燦燦的稻谷和豐收的喜悅匯聚成一首首美妙的“交響曲”。據悉,泰州各地各部門正強化服務保障,全力搶收搶種,確保秋糧豐收,群眾增產增收。目前271.01萬畝水稻收割進度已接近九成。
又是一年豐收季,田間顆粒忙歸倉
“今年水稻產量好,雖然前期受到暴雨天氣影響,但后期天氣比較適宜,再加上田間管理到位,畝產能達1300斤以上,收割完成后我們將盡快進行糧食烘干,確保顆粒歸倉。”農之夢農場主唐菊香說。
同樣高興的還有泰州大泗鎮勇泰生態農場負責人,這兩天,農場內村民們忙著采摘,掰玉米、裝袋、裝車……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據悉,該農場占地230余畝,主要種植水稻,今年農場創新運用“稻+”農業綠色生產新模式,并采取錯季種植方式,讓晚季甜糯玉米產量、產值實現雙豐收,市場供不應求。
“玉米是個寶,充饑更養老。”玉米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還含有異麥芽低聚糖、維生素、多糖等大量營養物質,深得消費者喜愛。
農場負責人介紹,他們通過農業技術人員的介紹,了解到甜糯玉米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好,于是就在八月份試種了10畝,品種為甜加糯336,每畝收益在3000元左右,明年準備擴大甜糯玉米種植面積。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當前正值秋收秋種的關鍵時期。據悉,泰州各地各部門正加強調度,確保秋收秋種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田間地頭,專家現場指導助力秋收
這段時間,農業技術推廣專家施菊琴很忙,她走進田間地頭,指導秋收。
施菊琴說,今年主要從幾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是開展機械和烘干服務的調度,其次是對種子處理,指導藥劑拌種提升出苗質量,然后開展鏵犁深翻,減少草害,高標準溝系配套,提高排灌能力降低后期旱澇風險,通過這幾個方面開展指導,確保秋糧顆粒歸倉,秋種應種盡種。
“現在遇到問題,只要一個電話,有的電話中他們就會給解決方案,比較復雜的會上門服務。”談及農技專家的服務,農場主唐菊香直豎大拇指。“秋收秋種搶的就是時間,有了專家做后盾,我們這些中糧大戶更有信心了。”
目前,泰州各地農業專家紛紛走進田間地頭,興化市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24.59萬畝,品種以南粳9108、泰香粳1402、金香玉1號等遲熟中粳為主。興化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糧油科農藝師王正波說,從生產調查來看,今年水稻整體穗型較大,結實率和粒重也比較理想,預計興化市水稻畝產平均在650公斤左右,總產量在80萬噸上下,是一個豐收年。
農業專家提醒,當前大部分稻田都已成熟,廣大農戶尤其是種糧大戶,要切實做好收獲機械、糧食烘干、糧食運貯等調度,做到成熟一塊、搶收一塊,對目前還沒有黃熟的稻田要開溝排水降濕,特別是對于發生倒伏的田塊,要組織人力做好田間開溝降濕、及時搶收,并做好秸稈切割粉碎,鋪灑均勻,便于秸稈還田。
科技助力,讓秋收提效增質
在白馬鎮黃河村,幾臺收割機正來回穿梭。農場主孔云告訴記者,今年他的600多畝稻田,種植南粳5055、南粳46兩個品種水稻,畝均產量超過600公斤。新收上來的水稻,通過大型烘干設備,每天烘干60噸,及時儲存,顆粒歸倉。而他新購置的大馬力收割機,比之前使用的機器效率提高了一倍,收割速度更快,稻谷收獲率更高,成了周邊農民爭相使用的“好幫手”。
近年來,當地實施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農業機械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組織開展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創建,加大農機信息化智能化投入,大力推廣農機裝備,積極開展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建設,先后建成了2家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目前,兩家農場耕、種、收、管四個環節基本達到“無人化”“少人化”,均擁有一套農機信息化管理平臺。
據統計,今年秋收,泰州市投入了9000臺收割機,收、運、烘全程機械化,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種糧戶的勞動強度。
科技助力的同時,生產安全也不容忽視,泰州創新農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建立農機安全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市、區、鎮、村四級農機監管網格管理體系,各級網格員劃分農機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區,做到責任到人、職責到崗,齊抓共管,確保農機作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