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無錫:一餐“暖心飯”兜起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近日氣溫驟降,但在無錫各個惠老助餐點的飯菜卻溫暖如常。“無論天氣幾度,都要保證這頓飯到老人手里是熱乎的。”惠山區“惠愛廚房”項目運營負責人何建華說到。從中央廚房單份分裝好、裝進保溫箱,統一配送到各愛心餐廳和社區助餐點,老人來取時再放進單獨保溫袋——“一餐熱乎飯”的當日旅程,是無錫“錫心香伴”惠老助餐城市品牌建設的一個縮影。

  讓老人用好“一餐飯”。自“錫心醫養”社區居家“332”服務行動開展后,助餐服務進入數質加速提升階段。目前全市實際建成并投入運營133家助餐中心、619個社區(村)助餐點,日均就餐2.7萬人次,其中今年新增33家助餐中心、57個助餐點。這些點位已實現全市街道(鎮)全覆蓋,在全國、全省城市中均處于領先方陣。



  科學算法讓這餐飯“叫好”又“叫座”

  蒸蛋餃、木須肉片、咸菜綠豆芽、老黃瓜番茄湯、雜糧飯,葷素搭配、膳食均衡。這是記者11月初在惠山區前洲街道中央廚房看到的菜品,當天10點第二批菜品已經出鍋,而旁邊的愛心餐廳里,已坐了不少來用餐或取餐的老人,聊天之間拇指翹翹,“蠻好個!”“只要來領領,享福了。”愛心餐廳有橙色門頭,寬敞明亮,淺卡其色飯桌搭配淺綠色圈椅,配以扶手等適老化設施,這在惠山區是惠老餐廳的“統一標配”。

  全市養老地圖里,惠山區是實現助餐點位街道(鎮)、社區(村)全覆蓋的板塊。“全區從原來每天1500人左右用餐,發展到如今注冊老人超過9100人,每天用餐近5000人,已實現全區80周歲及以上老人和特困老人群體全覆蓋。”分管民政的惠山區副區長田紅保,這一年多把助餐作為工作的“優先級”項目,“投入3000多萬元、協調會開了十幾次,就是想真正解決好老年人的吃飯問題。”

  不僅是惠山區,全市各板塊的助餐均進入“加速”狀態。“這是一道搶答題,我們破除部門壁壘,8個板塊和民政、財政等多部門合力攻堅,要把這道題答好。”無錫市民政局副局長陳鶯歌介紹,去年,無錫把“錫心香伴”惠老助餐攻堅行動作為全市“千名干部百項攻堅行動”,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還作為市對區高質量考核指標強力推進。

  為此,無錫已在全省率先出臺《無錫市社區(村)長者助餐點建設規范指引》《無錫市養老機構膳食服務工作指引》,先后制定出臺了《推進區域性老年人助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不斷推動“一餐飯”的溫暖抵達。



  因地制宜讓老人“表情包”成“風向標”

  助餐點位的科學布局、品質提升,解決就餐率、覆蓋面問題。具體點位上的“狀態”,卻讓人看到因地制宜的工作考量。一個街道、一個社區都有著各自的實際情況,在采訪中可以感受到各地正探索“自己的模式”,而指向則一致:想盡辦法讓老人展笑顏。哪怕是一個燒菜的細節,也是從老人需求上考慮的。新安街道的助餐中心設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客流”有保障。

  家住新安花苑的周小玉是上海戶口,“以前外地戶籍不能在這里用餐,今年聽說對常住人口開放了,我就成了這里的常客。”周小玉今年85歲,隨先生來到無錫,“生活在這里很幸福,這里飯菜好吃,我都不想回上海了。”新安街道助餐中心運營負責人韓琦介紹說,“我們發現不少老人喜歡吃包菜葉中間那根粗莖,而且老人口味偏軟爛,我們廚師燒包菜的時候就會多燒點時間,老人吃得滿意,我們也開心。”

  既是一頓飯,也是一個村的鄰里深情。在宜興善卷村,70周歲及以上的本村老人可以到助餐中心就餐。現場看到,飯廳里整齊擺放著30張四人桌,中午基本坐滿。“善卷村有上東村和下東村,一開始發現上東村的村民來的多,原來下東村有些老人的家離助餐中心遠,最遠的要走20分鐘。于是買了輛接送車,每天接兩趟,來吃飯的老人就越來越多了。”善卷村工作人員羅卉講了個“距離”的插曲。

  當天在助餐中心外的露天長廊,88歲的李紅仙和85歲的周鳳英坐在一起曬太陽,“人多熱鬧,菜也合口味,吃完還能聊聊天。”李紅仙樂呵呵地說。62歲的王蘭英從2017年開始來幫廚,工作日早上6點半就忙開了,“我也要老的,現在有余力就來燒飯。我們村這個助餐中心很受歡迎,別的村都羨慕我們。”

  “原居養老”是目前九成以上老人的選擇,在家門口需要的養老服務是多元、動態的。在許多助餐中心的反饋模式里,老人的“表情包”就是“風向標”,他們滿意不滿意是核心標準。

  目前,無錫市根據區域性助餐中心日均惠老助餐量,市區兩級給予每家每年最高15萬元運營補貼,最高5萬元一次性建設補貼,為高齡、特困、殘疾、失獨等特殊老年群體發放每餐1—10元的階梯型就餐補助。



  注入活水讓長者餐“真香”更“長香”

  惠老助餐并非一次性工程,需要全覆蓋更要可持續。當前,“錫心相伴”惠老助餐攻堅行動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有力,無錫市助餐點位的擴容還在繼續,覆蓋面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已形成了“政社企”三方發力,政府主導、需求激活、社會參與、供給擴容“四環”緊扣的“無錫模式”,相關舉措也得到了國家部委、省相關部門認可。

  全程智慧化,提升精準度。在靈錫APP的養老地圖上,一些助餐點正在陸續上線。預計到今年底,已建成運營的街道(鎮),社區(村)的助餐點位都會進入這張地圖。老年人及家屬可以點擊查看,選擇自己最適合的助餐點。無錫在惠老助餐管理方面還引入智慧健康養老云平臺,將全市惠老助餐信息集成于數字系統,可以實現老人刷卡用餐,數據精準分析,補貼精準發放。作為物聯網之城的無錫,也將探索“互聯網+明廚亮灶”等監管模式,以全程智慧化來推動惠民助餐服務的迭代升級。當前,惠山區已實現了各鄉鎮、街道助餐的“一卡通”。

  力量集約化,提升參與度。政府、企業、社會合力構建的“無錫模式”,也期待注入更多惠老活水。不僅要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要提升慈善力量等社會的參與度。在走訪點位中,可以發現一些地方已設計惠老助餐慈善愛心項目,在部分工業底子較厚的街道、鎮,一些企業家、鄉賢也主動加入到助餐捐贈行列。通過各級慈善基金會和公益組織,匯聚更多社會力量,為老人“多添一道菜”,不失為可復制、可持續的暖心舉措。在場地、人力等方面,也可挖掘閑置空間靈活使用,整合志愿者、網格員、社區聯動單位等各方面的力量。現在,一些社區就是通過志愿者、保潔員、保安等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送達,讓不方便出門的老人吃上熱乎飯。

  內容豐富化,提升滿意度。“除了助餐,我們還能做點什么?”這是在采訪中多次聽到的“自我拷問”。有相當部分的助餐中心對供餐已“得心應手”,探索提供“增值服務”。比如,由國企提供服務的社區助餐中心,捎帶上提供包子,老人們覺得方便——既拿了午餐,還把“第二天的早餐解決了”。有的社區工作人員,在老人們等拿飯時,教他們如何用手機看公交,坐地鐵。有的運營方則正嘗試“細節”突破,定期提供生日餐、特色菜,增強就餐“吸引力”。

  “老年人助餐要辦到老百姓的需求上,這個工程需要攻堅,也需要考慮長遠。”無錫市民政局局長周立軍也多次走進助餐點調研,他表示,無錫將探索形成多元化、穩定性的資金籌措機制,加大投入、引導助餐服務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打造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品牌,不斷滿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讓更多的老年人吃上吃好健康餐、溫暖餐。(高瓊玲、楊雯儀)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