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通訊員 顧楊樂)“我是微電子專業的,了解到江北新區有許多企業在招聘,線上線下的招聘會都參加了。”“我投了好幾份簡歷,原來研創園有這么多集成電路企業和我的專業對口。”……秋招期間,南京江北新區790家企業共提供1.8萬個崗位,其中,集成電路/電子信息類企業占比約31.4%,提供近4000個崗位,不乏芯華章、芯行紀等行業知名企業。對于集成電路相關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的背后,正是蓬勃發展的產業。
企業發展越大,人才需求越大
“我們這一次計劃招聘24人,其中技術崗位17人。”江蘇超芯星半導體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隨著國內外市場的訂單增多,公司正在擴產,需要的技術人才也越來越多。
作為被江北新區重點引進的企業,超芯星是南京市唯一的第三代半導體襯底生產企業。落戶新區三年來,超芯星一直將研發當作主線,專注于大尺寸、高質量碳化硅襯底生產技術的攻堅,不斷取得實質性的技術突破,不僅成為新區培育的獨角獸企業,在今年年初完成了億元B輪融資,三期擴產規劃也已經啟動。
除了超芯星,本次秋招中,南京比昂芯科技有限公司也計劃招聘20位電路設計師、PE工程師、EDA軟件開發工程師等員工。EDA屬于高技術密集型行業,具有很強的國產替代需求,比昂芯一直在自主開發解決痛點的EDA工具,致力于填補國產EDA工具鏈空白。自2020年落戶新區,目前公司研發團隊已超100人,還在繼續引進“新鮮血液”。
在新區,大批集成電路企業扎根于這片沃土,新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從“小苗”長成“大樹”,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也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10月中旬,冠群信息技術(南京)有限公司封測線項目在研創園正式投產,該產線是國內首條鍺硅工藝高頻毫米波數模混合芯片封裝測試線,解決高頻毫米波近感雷達探測下游應用端的國產化“卡脖子”芯片技術封裝測試問題;楚航科技宣布旗下77GHz角雷達產品通過歐盟CE認證,這是公司第三款具備海外市場準入標準的車載感知產品,目前也已裝車搭載中國客戶的多款車型銷往海外……
不僅有新進展、新成果,新區集成電路企業的名字在各項榜單上也屢見不鮮。
近日,在畢馬威中國“芯科技”新銳企業50榜單中,新區企業金陣微電子、琻捷電子、曦智科技、涌現科技、元絡芯登榜。在江北的產業“熱力圖”上,已經實現了集成電路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進階發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600家。
“政策+服務”助力企業加速跑
“養魚先養水、養花先養土。”產業發展的背后也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專業的服務。
前不久舉辦的2023德國慕尼黑車展上,一款基于4D雷達的多傳感器融合感知系列產品吸“睛”無數。這樣一款在業內突破了物理路徑技術壁壘,讓車輛自動駕駛和智能駕駛更加靈敏的傳感器產品,出自新區的楚航科技。
“我們算是南京重視人才的直接獲益者,像‘紫金山英才計劃’‘人才購房補貼’等政策,我們都享受到了。”楚航科技的創始人楚永彥表示,對于企業來說,產業鏈上的支持比資金上的支持更有效。
楚航科技所在的研創園還鼓勵促進落戶企業之間相互合作、相互采購。“我們之前使用的是進口芯片,因為這個相互采購的政策,我們考慮與園區內一家國產芯片公司合作,共同探討如何將國產芯片用到我們的產品中,結果真的找到了合適的應用方向。”楚永彥說。
提供公共技術服務、提供芯機聯動服務……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構建集成電路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有效解決IC中小型設計企業中面臨的技術資源、資金資源、人才資源等問題,專業化的服務,更高效率地推動了產業的創新發展。
一條條政策、一次次服務保障企業增長,一批批人才促進產業集聚規模擴大和質量提高,新成果、新進展在這里不斷涌現,新區正在構建集成電路高品質產業鏈上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