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高質量發展走在前”系列報道② | 把握“戰略基點” 暢通“經濟循環”

聯通內外貿,暢通雙循環。新起點上,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江蘇再一次被寄予厚望。202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江蘇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前沿陣地,有條件發揮重要的樞紐作用、支撐作用和示范引領作用,并要求江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進一步強調,要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積極打通堵點、接通斷點,不斷創新吸引外資、擴大開放的新方式新舉措,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推動外貿創新發展,不斷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我國長期發展的戰略。如何找準戰略基點,放大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耦合作用?以一域之力為全國大局作貢獻,這既是江蘇承接的“國家課題”,也是經濟大省自身必須回答好的“經濟之問”。

鏈鏈相扣,

筑牢現代化產業之基

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江蘇的“強省之要”。如何用好先機,在新發展階段增進優勢?江蘇給出的答案是:多維發力,以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的相互融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成功合龍,曾吸聚著全球目光:重達6000噸的鋼筋混凝土接頭,在13萬根高強度纖維絲組成的4根吊裝帶護送下,成功在海底對接。十幾年前,這種高強度纖維絲只有美國、日本、荷蘭能生產,而今,在恒力等“鏈主”企業的努力下,它不再是國外的專利。

將原油“吃干榨凈”,蘇州本土企業恒力的生意貫穿全產業鏈。數據顯示,2022年,恒力集團總營收達到6117億元,員工17萬人,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75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位。從鄉鎮企業發跡,走向國際產業競技場,恒力如何一路緊握“發展之鑰”?調研采訪中,恒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秋榮提到三個關鍵詞:創新、產業、人才。

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鏈鏈相扣,強化需求和場景牽引,才能不斷推動行業強鏈補鏈延鏈。江蘇的產業實踐表明,恒力這樣的“鏈主”企業每一次“落子布局”,都能帶動整個產業鏈“全局而動”。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新發展格局“夯基”,產業門類齊全的江蘇,要把握好自主可控、提升競爭力這兩道“關鍵題”——

從供給側看,先進制造業是經濟命脈所系,江蘇在先進制造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上存在薄弱環節和風險點,無疑會使經濟循環受阻。如何補齊短板弱項,實現自主可控?聚焦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堅,我省圍繞打造50條重點產業鏈、30條優勢產業鏈和10條卓越產業鏈,集合優勢力量攻關“卡脖子”問題。如每年組織實施100多項前沿領域和前瞻技術攻關項目、100項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納米科技、生物醫藥、物聯網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全面提升實體經濟競爭力的必然路徑,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選項。推進“數實融合強省”建設,江蘇2022年3月成立數字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省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省長任組長,省委省政府35個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小組成員,統籌協調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先后出臺《江蘇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關于全面提升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真金白銀護航產業數字化轉型,2022年,江蘇省安排了2.28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15個重大產業化項目建設;安排12.7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智改數轉。

雙向奔赴,

形成內外良性循環

春夏之交,汽笛聲聲。兩艘集裝箱貨輪裝載著300輛常州造新能源整車駛離錄安洲中天碼頭,通過“水水中轉”方式轉關運輸至上海洋山港,海運出口遠銷歐洲。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制造領域產值增長24.8%,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9.5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光伏三大行業完成產值分別增長170.3%、25.9%和11.0%,“新三樣”出口增長27.7%,新能源整車產量突破27萬輛。

“我們當時有一些選擇,并與多個地方政府進行了多次對話。我們認為,能夠實現強強結合的是蘇州昆山,這里有非常獨特的區位優勢。”星巴克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外資經濟都是蘇州亮麗的城市名片。外資持續加碼蘇州,呈現兩大新特征:一是投資能級有了質的提升,跨國企業紛紛將研發基地、總部機構帶到蘇州,并致力于打造完整產業鏈;二是投資方向由傳統制造業逐步轉向創新驅動的前沿產業、未來產業。

開放,始終是一種雙向交流。不論是某個地區還是一個產業,抑或是單個企業,“走出去”與“引進來”往往彼此呼應,相互促進。

構建雙向循環系統,江蘇的對外開放始終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整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和要素——

不斷調整利用外資政策,我省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同時,多層次、全方位、系統性地制定促進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舉措。比如,相繼出臺和實施了《省政府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政策的意見》《省政府關于促進外資提質增效的若干意見》《關于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等。

近年來,越來越多跨國公司總部落戶江蘇、越來越多研發中心進駐江蘇,越來越多國際化人才流入江蘇,推動了從引資向引技、引智的戰略轉型。

區位優勢好、開放載體多,擁有良好的國際營商環境,江蘇將獨特優勢轉化為發展勢能。2022年,江蘇進出口總額達5.45萬億元人民幣,規模多年保持全國第二,新興市場出口占比首次過半、民營企業占比首超四成,對外貿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2022年,江蘇全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303家,實際使用外資率先在全國突破300億美元大關,達到305億美元,同比增長5.7%,規模多年保持全國第一。2022年,全省新增對外投資項目850個,同比增長17.4%。

以高水平激發新活力,江蘇外貿還在大膽試、勇敢闖。當前,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現13個設區市全覆蓋;擁有國家級外貿轉型基地45個,保持全國領先;全省國家級服務貿易載體增至17個,數量全國居首。

挖掘內力,

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

在服務全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江蘇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仍存在不少亟待突破解決的瓶頸。

調研組發現,長期以來,江蘇供給能力和實際供給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居民的最終需求,尤其是處于中等收入群體的廣大城市居民的需求,大都集中在服務業方面。一般制造業供給嚴重過剩,與對現代服務業的投資不足和產出瓶頸現象同時存在。

內需潛力尚未充分釋放,也成為發展之“困”。長期以來,江蘇是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之一,內需發展相對不足。數據顯示,2022年,江蘇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65.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6.4%。從全體居民年末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看,江蘇在居民平均每百戶年末家用汽車、空調、移動電話、計算機等擁有量上均明顯低于廣東,大宗消費有進一步提振空間。此外,商貿地區總部、領先的平臺企業、新型高端消費載體偏少,蘇中蘇北和農村地區消費環境條件有待加快改善,廣大農村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

“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調研組組長、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分析認為,展望“十四五”,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應當成為謀劃中國經濟下一程的重點內容。

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調研組建議,一方面,要在供給側給居民提供更多價廉質優的服務產品,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另一方面,要把部分發展資源和政策中心轉向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制造型服務等新業態。

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要以就業擴大和居民收入的持續提高為基礎。調研組建議,多維度協同發力,切實提高勞動者福利待遇水平。從技能、收入、醫療、教育等多個維度考慮,有效解決勞動者孩子上學、老人養老、尋醫看病、文化娛樂等多個方面的日常問題。

宏觀政策上引導暢通國內大循環,就要建立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擴大內需有效制度。調研組建議,建立統一的內外貿發展扶持政策體系。首先,加快出臺對標內外貿統一的公平競爭的法律、規章、制度,促進內外貿交流。其次,實施鼓勵內外貿發展平臺對接的扶持政策,在退免稅政策、財政貼息、信用擔保、支付手段等方面加大對內外貿一體化企業的支持。最后,引導內貿企業學習國際采購規則和國際貿易慣例,增強在國際市場競爭的本領,提高企業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作為國內眾多產業循環的發起點和聯結點,作為國際價值鏈、供應鏈、產業鏈的重要節點,江蘇必須把握好這個“基點”,以己所能,探路實踐,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調研組組長:劉志彪,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成員:省發改委胡培培,省商務廳李劍鋒,南京大學江靜、陳東、凌永輝、王兵、孫瑞東、孔令池、王兵,新華日報社王夢然)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