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已至,仲冬時節正式開始,大范圍的雨雪和降溫天氣應聲到來。雖然天氣變幻無常、日漸冷冽,但在廣大江蘇兒女心中始終涌動著熱火,滿懷忠誠感恩之心,在寒冷中奔跑、在奮斗中成長。
感恩奮進 實干爭先
11月28日至1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調研。12月3日,在返京途中,習近平來到江蘇鹽城市參觀新四軍紀念館。他強調,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發展高度重視、格外關心。一年之內,總書記一次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兩次親臨江蘇考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作出戰略指引、注入強勁動力。
江蘇省委常委會12月4日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鹽城重要指示精神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精神,研究部署全省貫徹落實工作。會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對江蘇的三次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是一脈相承的有機整體,必須一體學習、一體把握、一體貫徹。要深刻領悟總書記關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的重要論斷,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加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把高質量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群眾高品質生活。要深刻領悟總書記關于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要求,充分用好豐富的紅色資源,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黨的事業后繼有人。要深刻領悟總書記關于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精神的重要指示,以嚴的紀律、實的作風、廉的操守推動各項工作,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向前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殷殷囑托,讓全省干部群眾備感鼓舞、備受激勵,為全省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注入強大精神動力。大家紛紛表示,要更加自覺地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努力創造不負革命先輩期望、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
發展提質 舉措頻頻
本周,江蘇陸續召開多個大會,在智能智造、網絡安全等領域匯智聚力,助力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12月6日,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南京開幕。今年,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390多家展商參展,展示智能制造領域最新成果、前沿技術和高端產品,109個超億元項目簽約,總投資超1230億元。在大會之外,我蘇也了解到,今年以來,江蘇堅持把智能智造作為制造強省建設的主攻方向,截至11月底,全省累計實施“智改數轉網聯”項目超5萬個。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三年全國第一。這一系列豐碩成果,見證了“江蘇智造”內涵的豐富與拓展,也展現了江蘇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新型工業化和制造強省建設的進展和成效。
隨著數字經濟新生態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網絡安全成為數字經濟不可忽視的重要建設內容。12月8日,第三屆網絡空間內生安全發展大會在南京召開。大會期間,紫金山實驗室發布內生安全理論及標準體系和兩款內生安全基礎芯片等重大科研成果,為筑牢數字安全底座貢獻智慧和力量。這一個個前沿的科研成果,正是江蘇奮力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努力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的現實寫照。
本周,江蘇還發布一系列計劃和措施,圍繞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作出新部署。基礎研究方面,《江蘇省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重點布局18個重點領域,部署18項主要任務,并提出了20條支持政策。通過一套“組合拳”,破解制約江蘇基礎研究發展的瓶頸,推動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突破,努力讓江蘇成為我國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和前沿科技突破先導區。稅費服務方面,江蘇發布跨境稅費服務品牌“稅路通·蘇服達”,以“一企一專員”“一戶一檔案”“一企一策略”“一圈一社區”“一網一平臺”的服務方式,為全省跨境投資企業提供國別投資、稅收指引、案例借鑒等方面的指導與幫扶,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稅收營商環境。就業創業方面,江蘇啟動專精特新企業就業創業揚帆計劃,通過全周期培育壯大規模、全天候監測掌握情況、全方位強化引才用工等方式助力專精特新企業做大做強,從而為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提供更多高質量崗位……一心謀發展,實干促實效。一場場精彩活動,一項項務實舉措,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
尊重歷史真相,是對死難者最好的祭奠。在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本周,多項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相關的史料、出版物等對外發布。
12月8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對外發布了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其中既有日本軍方文件,客觀記錄了所屬部隊的主要活動,以及“慰安婦”制度的雛形等;也有美國報紙,刊載了日軍對上海、南京等地進攻,以及“百人斬”競賽的報道;還有南京保衛戰將士撰寫的回憶錄,寫下了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記憶。可以說,這批文物史料從多個角度全方位印證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
作為承載全民族災難的實證性、遺址型專史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一直重視對南京大屠殺文物史料的征集,每年都有新的物證發現。截至目前,館內藏品總量達19.3萬件(套),僅今年新征集文物史料已達到1103件(套)。
與此同時,加強社會教育、傳播歷史真相的腳步也不曾止歇。12月6日,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殺歷史和國家公祭主題的新書集中發布。其中,《時間證人》攝影集用鏡頭記錄了86位幸存者的珍貴影像;青少年讀本《拉貝日記》和兒童文學《寧生,寧生》為下一代打開歷史真相的大門……此外,多部與南京大屠殺史實相關的外文書籍以及最新史料研究成果也相繼推出。
為了推動更為廣泛的大眾普及和國際傳播,傳遞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理念,各類相關主題活動愈加豐富。今年,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再次前往海外,首次在西班牙馬德里和匈牙利布達佩斯布展,為當地帶去來自南京的“和平之聲”;愛國主義教育“行前一課”拓展為“六個一課”并入選全國示范,為大、中、小學和部隊院校有針對性地上好和平“必修課”;備受關注的新一屆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也進入布展階段,本屆共征集到來自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7115件產品,208件優秀作品將在展覽中亮相,用不分國界的藝術語言,表達“文明互鑒,和平共建”的期盼……
12月13日,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即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銘記歷史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的可貴,希望和平鐘聲敲響時,高飛的和平鴿能把這份美好的心愿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愿戰火消弭,海晏河清。
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無比厚重的歷史,也有無窮活力的現在,更有無限光明的未來。無論時光流轉、歲月變遷,奮斗是永不停息的主旋律。讓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的關心關懷為強大動力,努力奮斗、接續奮斗,扎扎實實、踏踏實實走好新征程的每一步,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來源:評新而論微信公眾號 記者/王鵬 鄭凌 羅聰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