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欠薪問題再次被人們所關注。日前,全國深化根治欠薪工作經驗交流會暨冬季專項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會議精神,積極部署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確保勞動者工資支付到位、安心返鄉過節。
農民工工資支付問題是民生關切,農民工欠薪治理如同一把尺、一面鏡、衡量著社會治理的效能,也折射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溫度。自2020年《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施行以來,在農民工工資清欠治理工作上,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不斷“加碼”,吹響了根治欠薪的“集結號”,并取得明顯新成效。人社部出臺《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暫行辦法》《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管理暫行辦法》《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構建起層次清晰、覆蓋全面的根治欠薪制度體系,形成了事前預防、事中監管、事后處置的閉環管理,“用制度防新欠”的效果逐步顯現。據悉,2022年前三季度,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立案辦結工資類違法案件5.2萬件,為59.9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75.5億元。
一份工資背后就是一個家庭的保障,就是一個家庭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農民工,要堅決杜絕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現象,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多地在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中,實行“大數據+鐵腳板”工作法,讓大數據成為“情報員”“偵察兵”,運用信息化手段,緊盯重點項目和重點單位,摸清欠薪底數,并開展“回頭看”。為推進根治欠薪工作,拓寬農民工維權渠道,強化監察執法,2020年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發了“全國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讓農民工“碼”上反映欠薪線索,進一步打通欠薪維權“最初一公里”。
農民工是城市的建設者,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下,勞動關系工作地位顯著提升,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勞動關系治理體系。國家發改委印發《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為近3億農民工以“家庭”為核心、“就近”市民化指明了方向。近日,安徽省、上海市、海南省、湖北省等多地發布相關通知和意見,明確進一步擴大工傷保險覆蓋范圍,擬將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就業人員等群體納入工傷保障,使工傷保險惠及更多特定群體,意味著“超齡”農民工的勞動權益有了新保障。一系列舉措為農民工的勞動權益保駕護航,不斷提升讓農民工獲得感、幸福感。
根治欠薪進行時,各地各部門必須保持治理欠薪的高壓態勢,打好2024年春節前全部清零“組合拳”,用心用情解決農民工的憂“薪”之事,牢牢守住民生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