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泰州姜堰:爭當康養名城“示范生”,讓城市“IP”更加奪目

冬日的溱湖旅游度假區,水天一色,賞心悅目。“我愛溱湖風光好,地上的花草空中的鳥,空氣新鮮河水清,白鷺灰鷺喳喳叫……”船娘徐五林搖著櫓船,唱著嘹亮的號子,載著一批批游客在這里休養身心。近年來,泰州市姜堰區錨定“康養名城、幸福姜堰”定位,致力打造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集聚區、全國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國內外知名醫養康旅慢生活目的地。以康養產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姜堰新實踐,爭當全省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生”。

夯基筑峰,溱湖蟬聯康養福地的“優等生”

姜堰區特別注重生態發展對城市發展的支撐作用,溱湖濕地生態成為“水韻江蘇”新地標,2016年,創成國家生態區,2017年,創成全國首批、蘇中首家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溱湖風景區創成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去年,姜堰區入選國家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

溱湖是姜堰區綠色康養發展的一個縮影。談到昔日的溱湖,69歲的船娘徐五林心里也“受過傷”,“過去由于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利用,導致無序發展,原生態受到人為破壞,鳥兒很少在這里筑巢安家,很難見到魚兒的身影。”

近10年來,姜堰區投入50多億元,打造“天、空、地”一體化濕地新景觀,一方面構建濕地生態保護制度,另一方面不搞大開發、大建設,給濕地生態環境“深度療傷”,提升濕地再生能力。如今的溱湖水天一色,徐五林每天搖櫓穿行碧波蕩漾的溱湖,心里甭提有多高興。

濕地周邊近30家化工企業、20家畜牧養殖場全部搬走,停靠在濕地周邊河道的30多條“僵尸船”退湖遷出,濕地沿線的居民小區、農貿市場實施了雨污分流等改造,排放水全部達國標。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入畫來。從2012年起,姜堰連續實施了三期濕地恢復工程,即:植被修復工程、木本植物修復工程、水生植物修復工程,實現了“堤岸陸生植被——水陸過渡植被——水生植被”的深度融合。

據溱湖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野保宣教員張明介紹,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現有各種植物153種,野生動物97種,不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每年冬季,10萬多只侯鳥在溱湖筑巢安家。

綠色康養“妙手”連連,返璞歸真得自然。緊靠溱湖地段的姜堰區溱潼鎮湖南村,依靠濕地“森林氧吧”優勢,吃上“生態飯”。這里已然成了“養生養福”的水天堂。全村2000多人從事生態旅游業,人均收益6萬元,去年該村集體純收入500多萬元,該村獲評“中國最美鄉村試點村”、“中國森林示范村”。

野趣橫生,小楊成為養生養福的“尖子生”

健康中國,從“菌”開始。就在前不久,全國首家以“武狀元”為主題的“菇菇部落”落戶姜堰區三水街道小楊社區。“桃花源地”的小楊社區借力發力,傾力打造“吃、住、娛、學、購”城市“IP”健康姜堰新“標簽”。

走進“菇菇部落”功能區,在菌菇科普館里不僅有香菇、牛肚菌等種植菇種,還有與臺企合作開發的“七朵好菇”系列加工產品;在生產區,培育各種珍稀菌菇品種以及銀耳、金耳、蟲草花的“智慧方艙”滿眼皆是;在制作區和游玩區,游客和學生可以體驗種植、施肥、采摘“一條龍”實踐,在這里,人們領略到農耕文化的妙趣橫生。

小楊社區同時借助“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歷史文化資源,創新推出每日堅菇、香菇沙琪瑪、香菇薄脆等網紅食品,開發出狀元“好菇系列”“狀元好禮”;打造文武兩道“狀元菇宴”,分別以“御賜十八鮮”“劉氏八大菇”為主打,解鎖“好菇好吃法”;以武狀元為主題的“菇菇部落”景區落戶溱湖綠洲,揭狀元榜、游狀元街、憩狀元府”的狀元文化沉浸式體驗之旅;設計推廣“菇狀元”“菇仙子”“鹵狀元”等公用IP品牌形象,將“狀元菇”融入城市建設、成為城市標識、彰顯城市魅力。

如今,每天到“菇菇部落”養生養福的游客都在3000人次以上,僅香菇年產值在1.2億元以上。在小楊社區,鄉村民宿館、鄉村賓館、鄉村博物館琳瑯滿目。

與此同時,小楊社區以“溱湖籪蟹”為題,打造區域特色休閑品牌。該社區建起了600畝“籪蟹村”,催生了養殖師、挑蟹師、扎蟹師、品蟹師等一個又一個新職業,形成了籪蟹產業鏈。“溱湖籪蟹”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與該社區合作的溱湖綠洲公司負責人陳奇告訴記者:“籪蟹己從賣當地變身賣全國, 到小楊不吃上一只蟹會終身遺憾,籪蟹己成為康養之城的‘鋼筋鐵骨’,去年籪蟹養殖及深加工產品產值超3億元。”

“新玩法、新吃法、新風光、新業態,構成了養生養福的天堂,小楊人用自己的方式——‘加油干’,奔跑在康養名城的賽道上。”小楊社區黨委書記王政信心滿滿。

游客倘佯在江蘇水美鄉村、江蘇省休閑觀光農業精品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森林鄉村的小楊,游客們走上了“春看會船、夏逛濕地、秋嘗八鮮、冬泡溫泉”的康養之旅。尋找到了“返璞歸真得自然,野趣橫生天地間”的康養之“道”。

敢闖敢創,姜堰爭當健康產業的“特長生”

在姜堰區,養眼福的畫卷徐徐鋪展;養身福的天堂滿眼閃耀;養樂福的圖景美不勝收;養胃福的味道煙火正濃;養心福的樂園盡收眼底。這一定力來自敢闖敢創。

眼前這條生產線是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專門用于生產黃葵膠囊的。作為姜堰區醫藥產業的頭部企業,這家公司在藥品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其中,拳頭產品黃葵膠囊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年銷量穩定在30萬箱。

近年來,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向醫療器械和健康產品等新興行業進軍,兩大板塊的年產值已達6000萬元。公司生產的超細纖維內窺鏡、一次性軟硬性電子鏡、負壓引流護創材料等系列產品廣泛運用于臨床,每年市場的份額超過80%。健康產品方面,已推出4大類,28種。

“必須建立從‘田頭到床頭’的管控模式,要將藥材種植基地當作中成藥的第一生產車間。”蘇中藥業集團董事長唐仁茂底氣很足。

蘇中藥業開展了黃蜀葵優良種源篩選,確定了黃蜀葵的最佳種源,建立了種子基地。承擔的“黃蜀葵種子種苗基地”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種子種苗基地建設。

以醫藥及醫療器械為代表的制造業夯實了姜堰區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底座。蘇中藥業、康健醫療、華夏瑞泰等行業龍頭享譽業界,中科盈德、中南高科等明星企業項目相繼續落戶。數據顯示,2022年,當地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領域擁有規模以上企業23家,累計開票銷售30.96億元,增長15.36%。

多點發力,建設“康養名城”。對影響生態功能的項目說不,近幾年,姜堰區先后否決重污染項目45個,關停退出化工企業54家,取締“散亂污”企業153家,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取消化工園區定位。就在前不久,該區還在上海舉行大健康產業研討會,100多名專家、企業家共同為建設高質量“康養名城”“把脈開方”,共獻良策。

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康養名城“姜堰方案”出爐。“含綠量”的康養名城屹立在蘇中大地。時己至、勢己成,姜堰區既干字當頭走在前,更創新探路做示范,擦亮康養名城品牌,爭當全省康養名城的“示范生”。預計到2025年,姜堰區大健康產業規模達360億元。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姜堰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