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深讀|變身“理想教育小鎮”, 一個保障房片區的治理四問

圖為南京岱山保障房片區。

南京市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理想教育小鎮——黨建統領保障房片區治理‘岱山模式’”,日前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10年前,南京大規模啟動、高標準建成的四大保障房片區開始交付,岱山是其中之一,也是迄今最大的一處。數萬來自全市各區的遷移人口,2.6平方公里的超大型社區,地處城郊接合部……當時曾被外界稱為“火藥桶”,社會治理之難可見一斑。大型保障房片區如何蝶變“理想教育小鎮”?記者日前走進西善橋,解碼“岱山模式”。

八方客都往岱山跑——

看什么?

咖啡香氣氤氳,書香味彌漫……位于梅山村路的初見書房,已是老牌網紅打卡地。在此舉辦的“與文學大家面對面”系列活動,先后迎來10多位魯迅文學獎獲獎者。

相隔不遠,明義社區20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同樣客似云來。“高大上、功能全、走心了……”上個月,南京市棲霞區140余名社區干部來調研,參觀了共享廚房、紅色書屋、百姓健身房、文體活動室,說出一連串形容詞。

他們還在明法崇義檢察聽證中心“回看”了一場協商議事會。此前,轄區安居福仁頤養中心擬升級為護理院,12345熱線被居民“打爆”。社區請來區檢察院、生態環境局、企業代表、居民代表開展聽證協商議事,最終打消居民顧慮。棲霞區西崗街道齊民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歐劍坦言:“來岱山,學到了。”

“幾年前,提到岱山,就讓人想到環境臟亂差、困難人口集中、問題矛盾多發。”西善橋街道辦事處主任魏建軍介紹,為了撕掉這張“標簽”,街道加快完善功能設施,改善居住環境,創建了一批精品社區。各社區也不斷優化服務供給,還對癥下藥探索出“小永援法議事客廳”等治理新模式。

一處處陣地從無到有,一塊塊“短板”被迅速補齊,曾經“吊車尾”的岱山以全新形象迎接八方來客。教育界專家來了,看學生踢足球、表演武術;文化界人士來了,省作家協會會員、畫家蔡震花了3個月,騎著電瓶車在岱山走街串巷,完成110幅速寫和4萬多字的采風手記……

今年6月,民進河海大學支部會員謝友寧專程來岱山“趕集”。土味十足的西善民歌,自信滿滿的舞龍舞獅,琳瑯滿目的西善文創,還有消失多年的老行當,讓他一逛就是3小時。在謝友寧看來,岱山新市集“出圈”,不光是因為熱鬧,“主舞臺對面有個叫‘彩虹屋’的小攤,居民把舊衣服送來,有需要的人可以自取。無人看守、沒人圍觀,這是我見過最有尊嚴的愛心捐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邱建新副教授還看到更多細節:“這兩年,路面上的隔離樁、城管隊員明顯少了。這說明,岱山‘理順’了!”

今年6月10日—12日,西善橋街道舉辦第四屆岱山新市集。連續3晚,20多萬人來岱山“趕集”。(西善橋街道供圖)

街坊們都夸西善好——

為什么?

多年前到岱山采訪,常常會被居民圍著反映問題、表達不滿。這兩年再來岱山,記者驚喜發現,街坊們變了,他們牢騷少了,夸獎多了。

10年前,永盛社區居民楊勻夫婦搬進岱山新家,眼前景象讓他們大失所望:到處是斷頭路,公交線也少,去趟河西的兒子家,要輾轉1個多小時。這也是岱山12萬居民的心結。后來雨花臺區啟動“兩橋”地區更新改造,西善橋街道路網交通建設提上日程,17條主次干道相繼通車,6條公交線路先后運行。一度想著搬家的楊勻,說什么也不肯走了。

岱山保障房建設標準不輸商品房,但在早些年,不少居民抱著暫住心態,不愿把戶口遷過來,癥結就在于配套糟糕。街道調查發現,岱山60歲以上人口占23%,在校學生超過7000名。這一人口結構,決定高水平醫療養老和文化教育成為片區最大的民生需求。

在南京市、雨花臺區的協調爭取下,南京市金陵中學在岱山開設分校,雨花臺區外國語小學西善花苑分校等中小學、幼兒園陸續開辦,在校生數量增加到1.5萬人。“大寶在岱山金中,二寶進了岱山實小。”家門口上到好學校,落腳平治社區的吳青峰強烈推薦河南老鄉也來岱山。

與此同時,西善橋街道提出3年投入不低于2000萬元,用于高質量基層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岱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花350萬元引進第一臺CT設備,又與省人醫、南京市中醫院等6家三甲醫院建立醫聯體,去年門急診量突破23萬人次,7年增長8倍!

“買個東西、看場電影還要跑新街口,居民哪會有歸屬感?”西善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志賢說,岱山配建30萬平方米商業載體,但先前部分業主追求短期效益,落戶的都是棋牌室、足療店等低端業態,不僅影響環境形象,還給社會治理埋下隱患。

2018年,《岱善·潤福城商業規劃》出爐,統籌片區商業配套迭代。第一年建成善水灣、東萊惠鄰生活廣場,第二年落地蘇寧易購,第三年打造初見書房、K1親子文創街區。程序員房云飛耳目一新:“棋牌室變圖書館,還能常看美術展。”

岱山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從物質層面轉向精神層面。100多支群眾自發組織的文娛隊伍向社區報到,跳蚤市場、鑒寶大會、體育比賽不定期舉辦,還有“與文學大家面對面”、秦淮新河史料展等高品質文化活動。

數據具有說服力:2013年岱山片區流動人口占比超60%,如今這一比重不足40%。

頻頻受到大獎青睞——

憑什么?

11月18日一早,西善花苑困難戶娟姐(化名)帶著剛攢夠的2000元來到社區,還錢并真誠道謝,和過去撒潑耍賴、伸手要錢的自己判若兩人。她坦言:“我也想當個好人,給女兒做個榜樣。”

12萬岱山人來自五湖四海,普遍經濟收入低,文化層次不高,文明意識淡薄,但他們也有望子成龍的心態。2017年,西善橋創新開辦“向善家長學校”,把教育對象鎖定為1.2萬名學生的父母,通過“小手拉大手”影響上一代人。

6年來,70多位全國知名教育專家走進岱山,10萬多人次家長坐進課堂,1000多名家長堅持填寫《自我教育記錄本》,獲評“優秀家長”“超級家長”。在“與文學大家面對面”系列活動中,一名曾經的“問題人員”每次都來,還坐在最前面認真聽。而以前,為了幫助他,社區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卻收效甚微。

沿著“把孩子培養好、把家庭建設好、把社會治理好”的邏輯,2018年,街道啟動“理想教育小鎮”建設,協同家庭、學校、社會全要素力量,走出覆蓋全區域、全周期、全人群的“大教育”之路。

岱山的教育資源不斷擴容,中小學、幼兒園從16所增至21所。岱山實小師生登上《國家寶藏》節目、西善橋小學“夢想娃”武術團出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岱山,每個校園都有特色與專長。

面向老、中、青、幼開辦的“開放大學”,開設國畫、越劇等159個公益文化課程,培養出1200余名文藝骨干。社區招募志愿者,居民組隊報到。平治教學點掛牌不到半年,就有了120多戶骨干志愿家庭。今年岱山新市集,54個節目均是居民自導自演,所有志愿者都是“自己人”。

保障房片區存在居民訴求多元、服務供給不足的現實矛盾。西善橋引入社會組織,建立孵化機制,鼓勵居民成立“自組織”,讓“吃瓜群眾”成為“治理主體”。2018年入駐的雨花悅納心理服務中心,通過提供心理輔導培育出近20個“自組織”。“在岱山,教育與治理實現良性互動。這里的教育關注的是孩子全面發展,探尋的是全民素質提升,推動的是社會治理蝶變,指向的是百姓幸福生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薛二勇說。

繼“向善家長學校”獲評全國“特別受百姓喜愛的終身學習品牌”之后,“理想教育小鎮——黨建統領保障房片區治理‘岱山模式’”新近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齊修社區首創“三色碼”案例也入選中國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可對岱山來說,更重要的那座獎杯,還是百姓的口碑。

基層治理的創新之路——

怎么走?

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實現新提升,是全省上下正在孜孜求索的必答題。

“時代不斷發展,社會不停進步,但千變萬變根本一條不能變也不會變,那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強化黨建引領。”西善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徐立說,岱山以黨建為引領,鏈接多方力量,解決多元問題,實現共建共治共享。例如,齊修社區黨支部組建“紅管家”黨員服務隊,首創“紅橙綠”三色碼,對空巢獨居老人實施分類精準服務;再如,明義社區黨支部與區法院、區檢察院共建,打造聽證中心、網格法庭,讓“小矛盾不出小區、大糾紛不出社區”。

岱山的基層治理實踐,價值在于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時因勢而進,彰顯了“群眾敢首創”的精神。社會治理一團“亂麻”中,西善橋街道敏銳抓住“主線”——面對岱山普遍種菜養禽、沿街停車并停三排、打架斗毆等頻發社會問題,光用城管來管治標不治本。“社會的改變說到底是人的改變。人怎么改變?教育!”徐立說。

由教育為切入口,以大教育引領大治理,“理想教育小鎮”在政府規劃指導下,全面系統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合作育人,抓住人的素質這個“關鍵變量”,形成共建共治的“最大增量”。這兩年,岱山走出一批以16年無償獻血6400毫升的張偉芹為代表的“西善好人”。

由“陌生人”向“一家人”轉變過程中,居民民主協商意識逐步覺醒。5年前,平治居民因房屋老舊破損,要求動用維修基金,但物業不同意,雙方不歡而散。去年房屋再次漏水,社區收集意見,組織民主議事,多方充分表達觀點、陳述理由。幾場會下來,難題圓滿解決。“十年磨一劍”的岱山實踐證明:這個突破口找準了!這條路走對了!

岱山的基層治理實踐還有另一個啟示:社會治理水平的躍升,不但為基層減負,給居民增進福祉,更反哺區域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基于社會文明程度提升,深挖區域歷史文化資源稟賦,西善橋發展影視文旅產業成為可能,近年吸納數十家影視文旅企業入駐。

“岱山保障房‘去亂求治’的過程,是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微電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機關黨委書記龔維斌評價,“岱山模式”深刻反映了片區在城鎮化發展不同階段呈現的主要矛盾,也探索了破解主要矛盾的方式方法。深入解剖這只“麻雀”,總結有效經驗,對新一輪保障房建設管理將提供有益借鑒。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周 敏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