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船舶出口第一大省,今年以來,江蘇船舶產業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轉型。據南京海關統計,1-11月,江蘇出口各類船舶總值607.6億元,同比增長43.4%,出口規模繼續居全國首位。11月單月,江蘇出口各類船舶總值81.8億元,創歷史新高。
歲末,在江蘇造船重鎮揚州,有關訂單交付、船舶出塢的喜訊不斷。在揚州海關監管下,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承建的這艘6.4萬噸散貨船近日順利交付出口。今年以來,企業加大在綠色環保、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研發投入,推動船舶制造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不僅船型設計排放指標在同類船舶當中屬于全球領先水平,而且加裝了智能能效管理系統。同時,還可以使用工業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智能化技術手段來優化船舶日常操作。目前,企業手持訂單59艘,外貿訂單生產已經排到了2026年。
新大洋造船揚州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鶴榮說:“這是我們今年新研發的、升級以后的CROWN(皇冠)63的3.0版本。應該說這個產品在國際上的美譽度還是比較高的,我們已經簽訂了60幾艘。”
作為全省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今年以來,受國際貿易需求改善等因素影響,揚州市船舶出口火爆,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出口金額同比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為進一步助力船舶出口,揚州海關推行“即報即派、預約通關”服務,對登臨檢疫、船供物料審核、出境證單簽發等手續實現“到港即辦”,提升出口作業時效,加快船舶成品周轉。
揚州海關駐揚州港辦事處運輸工具監管科三級主辦丁金祥說:“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外貿企業和碼頭的需求,優化監管流程,提高查驗效率,便利新船通關出口,助力船舶外貿企業跑出加速度。”
出口火爆背后,是江蘇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的不斷推進。目前,江蘇已經形成東起南通啟東、西至揚州儀征的沿江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帶。“通泰揚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南通、泰州、揚州編制的“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近日發布,提出到2025年,船舶和海工裝備占世界市場份額力爭達到20%左右。據統計,今年1-11個月,江蘇泰州、南通和揚州船舶出口分別增長40.4%、134.7%、67.4%,船舶出口集群集中度持續提升。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尹美又 周雷 供片臺/揚州臺 南通臺 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