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日前公布24個全國農村改革典型案例,江蘇省4個案例入選,總數并列全國第一。
記者梳理名單發現,江蘇上榜典型各具特色。其中,南京市六合區創新組織模式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縣域樣板,全區農業社會化服務效能加快顯現;泰州市姜堰區全方位開展試點探索,構建形成家庭農場發展“三四四”支撐體系;鹽城市亭湖區積極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通過承包權不變、經營權連片,解決農村承包土地細碎化問題;常州市武進區通過水稻收入保險改革試驗,進一步豐富了農村金融產品,農戶收入獲得了更好保障,穩定了糧食生產。
具體而言,南京市六合區按照全程覆蓋、區域集成、配套完備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要求,通過服務組織“多元發展”、服務主體“多方聯動”、服務能力“多鏈融合”,推進從耕作、播種、育秧、植保,到收割、烘干、存儲、銷售等全流程服務。全區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96.65%,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72.54%以上,區域公用品牌帶動力持續增強。
泰州市姜堰區聚焦家庭農場轉型升級與集群發展,探索家庭農場全周期培育模式。在家庭農場培育發展過程中,尤其注重推進技綠融合模式創新,促進糧食生產節本提質增效、減藥減肥不減產。此外當地還創設區域性產銷聯合體、鎮域綜合服務聯盟、區級家庭農場聯盟運營服務中心和家庭農場集聚區“四大載體”,搭建家庭農場與各類主體聯合與合作的平臺。
鹽城市亭湖區積極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通過承包權不變、經營權連片,解決農村承包土地細碎化問題。改革過程中,該區科學劃定“自種區”“流轉區”“預留區”,全區66196戶農戶的36.22萬畝承包地,由原先的19.75萬塊合并成4.08萬塊,新增高產田4.2萬畝以上,進一步豐富了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的實現形式,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農業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
常州市武進區在全國率先開展水稻收入保險改革試點,相關做法被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吸收。該區通過水稻收入保險改革試驗,進一步豐富了農村金融產品,農戶收入獲得了更好保障,穩定了糧食生產。2020年,水稻收入保險試點作為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的重要政策措施被推廣至全省產糧大縣。此后,該區水稻收入保險執行政策實行與全省同步調整、同步優化。
亮眼成績單背后是江蘇的長期堅持。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2012年以來,江蘇把全國和省農村改革試驗區打造成農村改革“先鋒隊”“試驗田”,先后開展48項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和114項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10項改革試驗成果入選原農業部2018年發布的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試驗成果轉化清單。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郝朦 編輯/玉潔)